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韩继美
[导读] 因为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德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韩继美
        金沙县第五中学
        摘要:因为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德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且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实施青少年德育重要的渠道,教师需要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渗透,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所以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时,需要根据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以及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呈现方式进行创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大幅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落实;任务;立德树人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新时代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从形象性道德情感向伦理性道德情感进行发展,虽然我国大部分高中院校都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例如教育主体认知与行为脱节等,都会严重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因此,为确保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师需要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规范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促使学生可以进行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成长,从而达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性
        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可以集中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例如政治认同、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等,政治认同就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坚持与发展,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坚持与实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政治认同进行培养,能够使学生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保障,进而自觉的对党的领导进行拥护,以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用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公共参与则是指公民主动有序的对社会公共事务与国家治理进行参与,对公共责任进行承担,以及对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进行实践,不管是政治认同还是公共参与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道理修养[1]。因为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够确保形成政治认同,以及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公共参与中,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属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教学要求。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认知与行为脱节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有机的借还思想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做奋斗者”,但是我国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存在知行不一、执行脱节的情况。而且相关数据表明虽然大部分高中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的意识,但是没有真正的对政治生活进行参与,会使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存在脱节的情况。同时我国的德育模式主要是使用传道授业的方式,就是教育者利用讲授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道理、规范,并要求学生背诵与记忆[2]。虽然在上述教学模式下,教师向学生传授既定的知识内容,学生对一些道德知识进行掌握,但是学生并没有什么情感体验,无法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导致高中学生只能够在卷面上体现道德素养,无法在行为上体现道德素养,进而使学生存在行为与认知无法匹配的情况。
(二)教育方式与内容过于单一
        新时代的高中学生不仅具有十分成熟的心智,也具备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还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特别反感传统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但是我国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等情况。

因为选择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教学方式严重缺少多样性,主要教师过于重视显性教育,完全忽视隐性教育,一般情况都是以讲授为主,讲解的内容并不具有深度,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同时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了解,所以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
(一)重视教育主体,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进行强化
        因为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使思想政治学科的特征被定义为需要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德育工作的引领性与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而且高中学生在学习使思想政治学科时,不仅需要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对学习的乐趣进行体会。同时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对社会实践进行参与,确保学生融入到社会,可以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判,不断对自身的道德素养进行提升[4]。并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需要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实践,深化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走向实践,才能够确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引入隐性教育,对立德树人教育途径进行拓宽
        隐性教育可以对显性教育进行补充,属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条比较重要的路径,而且隐性教育相比较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教育方法的间接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教育目的的隐蔽性等特点,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大幅的提高,以及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提升。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师需要始终对以显性教育为主、隐性教育为辅的理念进行坚持,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落实。同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隐性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拓展与延伸教学,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责任意识与价值观进行形成[5]。并且因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红色资源属于极其重要的教材,具有较强的教育感染力,所以教师可以因地施教,积极对学校周围的德育资源进行利用,对与思想政治课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活动进行开展,例如带领学生对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行探讨,不断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强化,进而对学生的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思想道德与三观的关键阶段,而且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开始要求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需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教育目标,促使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不仅需要重视教育主体,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进行强化;也需要引入隐性教育,对立德树人教育途径进行拓宽,对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进行强化,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未来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进仪,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新一代:理论版,2019,000(003):35-35.
[2] 高诗伟,在活动型课程中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一课为例[J].现代教学,2019.
[3] 张鸿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探究[J].信息周刊,2019,000(005):0275-0275.
[4] 吴晓格,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J].文教资料,2019, 000(002):113-114.
[5] 王杰,潘玉英.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增强"立德树人"实效性[J].学周刊,2018(2):74-75.
作者简介内容:
姓名:韩继美
出生年月:1988年9月
性别:女
籍贯:贵州,遵义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二
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  
邮编:551803
  单位:金沙县第五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