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3期   作者:杨志新
[导读] 近几年来,为了全面维护人与土地的和谐化关系
        杨志新
        山东正昕元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近几年来,为了全面维护人与土地的和谐化关系,真正落实耕地保护原则,土地整理工作成为了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能在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完善管理要求,促进土地管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注重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有利于为有效的土地整理模式与对其的高效利用提供保障,协调好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实践中的土地整理计划得以高效实施,减少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对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做出客观评价,丰富相应的研究工作内容,从而改善我国土地整理状况,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
        1我国区域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1.1我国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层面上,土地整理项目区是通过对现有耕地的平整、耕地面积的再扩大为目标开展的。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以促进可耕地面积的增加、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农民耕地收入提升为参考。
        1.2我国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
        在我国各个地区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层面,土地整理项目区在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和土地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加大对现有配套设施的完善,以此来提升区域土地与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而促进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提升。受到我国地域广阔性的影响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工作目标是多样化的,例如:某地区主要是以提高土层的厚度为目标,而一些地区可能以提高灌排能力为主。
        1.3我国土地整理的前景
        通过土地整理工作,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区域耕地面积得到了有效的增加,这给我国各个地区农业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因为土地整理区域目标设置较为单一,即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使得生产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这也为下一步我国区域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为进行针对性的土地整理改革,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2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工作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为了全面整合实际工作,就要从多个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阐释和分析。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土地整理过程是突破传统结构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这就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资源、土壤资源、植被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充分认知相关影响因素,才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构更加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整理标准体系。第一,土地整理对水源的影响。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生物措施,都会对水文结构形成影响,尤其是区域内水源的分配效果以及水环境的基本质量,这也是造成安全隐患和威胁的关键点。第二,土地整理对植被的影响。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必然会对植被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产生制约,植被的砍伐以及迁移都会对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第三,土地整理对土壤产生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最直观的影响因素就是土壤,不仅会改变其原有的结构,也会对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等产生不可逆的破坏,甚至会造成土壤污染问题以及土壤推广加剧问题等,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约束,否则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生态过程。第四,土地整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其影响大气污染以及小气候过程,会造成区域内大气环境不达标的情况。第五,土地整理会对敏感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组分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部门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就会对生态系统或者是人文景观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形成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3改善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策略
        3.1设置好有效的评价指标
        土地整理方面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实际作用的发挥,可为这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及质量水平提升提供支持。因此,为了实现对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价,则需要设置有效的评价指标:(1)生物丰度指标参数,主要是评价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水平,其主要的参数包括林地(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草地(高覆盖率、中覆盖率、低覆盖率)、建设用地及耕地等;(2)植被覆盖指标参数,主要是反映评价区域内植被的基本覆盖率;(3)水网密度指数。这种评价指标的合理设置,可实现对水网结构、水域面积及数量等方面的科学评价,更好地了解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实践中水环境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得到有效的评价成果;(4)土地侵蚀指数,在设置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风蚀作用、水蚀作用以及重力侵蚀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要求,设置好土地侵蚀参数,并对评价区域内的相关权重进行判定分析,从而反映出相应的参数结构,为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3.2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
        在土地整理项目施工中,难以避免地会对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原本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但是工作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降低这种影响,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使得区域生态平衡保持动态稳定。比如,在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时,尽量选择对野生物种影响比较小的土地进行施工,另外在周边划定比较适宜野生动植物生长的区域进行人工转移等。对野生环境进行直接改造,从短期来看是经济效益最高的,但是从长远来看,生物多样性可以防止发生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能够提高农作物经济收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
        3.3增强当地居民绿色环保意识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对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并且对原本脏乱差的农村环境进行了整治,对农村绿化区域进行了系统规划,将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进行了集中处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使用新能源材料来节约能源,并且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绿色健康生活的宣传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土地整理工程中,要大力提倡绿色施工,为区域生活的人以及各种生物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应针对土地整改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管,检查施工使用的材料和技术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落实施工责任人制度,加强施工队伍绿色施工技术,对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的工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绿色施工,降低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探索有效的土地整理模式过程中,若能对其区域生态环境进行有效评价,可使土地整理方面的工作开展更加高效,保持其整理模式良好的适用性。因此,未来在提升土地整理水平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其科学整理方面的要求,则需要关注与之相关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控制好相应的评价工作进行过程,降低土地整理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可拓宽土地整理方面的工作思路,增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利根,于娜,曲欣,孙杰.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8(20)
        [2]齐梅,杨庆媛,杜静.农村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3]吴冠岑,刘友兆,付光辉.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益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8(05)
        [4]欧名豪,赵庚星.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9(2):398-403.
        [5]孙加鑫.关于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与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