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 BIM 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协同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4期   作者:陈朝
[导读]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越来越深入。
        陈朝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71
        摘要: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越来越深入。充分利用BIM技术构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协同管理平台,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文章就此展开了论述,先是分析了如何构建基于BIM的工程施工质量协同管理模型,紧接着分析了其实施流程,最后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了基于BIM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协同管理的实施。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协同管理;措施
        前言:现如今,在BIM技术的推动下,建筑工程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协同管理平台的推出和应用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所以,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建筑企业可尝试引入该协同管理平台,改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式,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但是建筑企业在应用该管理平台之时还应当采取合适的协同管理措施,保证能充分发挥出协同管理平台的优势。
        1 概述
        在应用BIM技术搭建建筑工程质量协同管理平台,实施协同管理措施之前,建筑企业有必要了解协同管理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一般来讲,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利益主体非常多。在其施工质量管理中实现协同管理就要科学把控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各利益主体能协同配合。所以,在构建协同管理模型之时要充分考虑协同对象。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协同工具、协同阶段。
        首先,在协同工具方面。主要就是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建筑模型,并结合信息化系统完成平台搭建。在这一过程中,还需充分应用云平台完成数据收集、存储、管理。
        其次,协同阶段。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内容包括编制施工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则是按照施工图纸、设计方案,进行建筑实体的施工。建筑工程验收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协同管理主要是针对这三个阶段。
        最后,协同对象。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际来说,协同对象包括过程协同、职能部门协同、数据资源协同。在过程协同中,各方主体都应认真履行其职责,与其它主体积极配合开展施工质量协同管理工作。如建设方应当做好合同文件、采购文件、设计任务书等的整理,并积极参与工程变更、隐蔽工程质量检查、施工现场检查等工作;施工单位应当规范施工,并加强安全、施工工序、关键工序、分项工程质量等的检查等。另外,智能协同是指各职能部门都充分利用BIM模型,进行相互协作;数据资源协同是指各利益主体能将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关的数据共享,从而为协同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2 协同管理流程
        2.1决策设计阶段的协同管理
        决策设计阶段,各方都应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保证协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应当依据自身的职责,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建设方:能负责建筑质量、外观、使用功能等需求的说明。设计方:能协调好各专业,高效完成设计任务,并对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完成图纸设计。施工方:应负责施工图规划、后期设备变更,并对施工设计提出要求。供应商应当依据设计方的要求确定物料清单,并及时完成材料、设备的更换、维护。物业管理单位应当依据物业需求对设计提出要求。
        2.2施工准备的协同管理
        建筑工程各方利益主体可以利用BIM平台进行协作,完成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如项目部组建、材料采购、施工方案编制等工作。具体协同管理流程是施工方完成项目部组建、管理体系组建,并熟悉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模拟。接下来再与材料供应商协同完成材料采购、入场。随后与建设、设计等单位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并编制出施工方案。监理方要及时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施工单位再利用BIM三维建筑模型进行施工人员、班组等的技术交底。
        2.3施工及验收的协同管理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各种结构构件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精确的放样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放样工作的精准性,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体的建设效果。

BIM技术在施工环节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放样的精确性,以机电施工为例,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BIM放样机器人,确定各个施工节点,同时,标注各种预埋构件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提升机电施工的质量,对于建筑项目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在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把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使用拍照设备进行拍摄,重点的拍摄一些存在质量的位置,然后把这些内容输入到BIM模型中,通过模型的推演,可以发现问题的成因,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设置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高效的质量控制。BIM技术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部门之间可以利用BIM技术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对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在验收阶段,要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利用BIM平台生产质量验收清单,并依据该清单对分项工程、施工段进行质量检查。随后,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施工工序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若检查质量合格则开始下一道工序施工,反之则要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施工段、工序进行整改,直至合格。
        3 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协同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该工程属于高层建筑,共16层。整体属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PKPM、Revit等工具完成了施工图纸设计、方案优化、预制件加工等工程。同时,选择了BIM云平台作为协同管理工具。
        3.2项目组织架构
        依据项目实际,先是建立了BIM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模型、信息、应用、维护四个模块,以供各利益主体进行协同管理。如设计单位可以利用该数据库完成设计任务,并交付BIM模型结果以供其它主体审核;建设单位在充分完善数据库之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该数据详细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施工单位则可充分利用该数据库获取工程信息,并提供各种工程施工信息。另外,监理单位、供应商、投资顾问等可以此为契机,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协同管理中。
        3.3质量协同管理实施
        首先,考虑到该工程属于高层建筑,且施工量大、结构复杂,所以为了解决消除设计阶段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协同管理问题,方便施工单位及时解决深基坑、结构超限等施工难点,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施工单位依据规定流程,搭建了协同管理网络框架。
        其次,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设计单位充分依据任务书、设计规范等文件,先是确定了建模软件,并进行了项目施工方案初步设计。随后,进行了碰撞检查,利用软件对各专业施工进行了碰撞检查,并依据生成的检测报告,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还进行了漫游检查,进一步确定了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再者,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依据项目建筑模型,按照名称、精细度、专业划分等进行了数据录入、上传。同时,对设计、业主等部门人员资历进行了完善。接下来,施工单位依据BIM云平台对项目物料、人力等进行了管理。在物料跟踪方面,依据该BIM云平台对其数据信息进行了录入,并进行了动态管理。具体来说是利用二维码技术,对物料的动态信息、静态信息进行标准管理。在人力管理方面,将任务与责任人直接绑定,一些任务设置多个责任人,实现协同管理。在资料管理方面,主要是采用设置标签、上传资料、下载及删除资料后再关联二维码,实现资料的高效管理。
        最后,在沟通协同中,主要是利用发送云端消息通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借助移动设备进行话题创建。如设计变更、记录施工问题等。另外,利用移动终端还实现了在线交流沟通,保证各方能积极参与讨论,有效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对话资料存储起来作为工程施工资料。
        综上所述,基于BIM建筑施工质量协同管理的实施关键是要搭建好BIM模型,并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完善数据协同。同时,各方主体还要履行自身的职责,真正实现施工质量的协同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宏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8):42-43.
        [2]许杰峰,雷星晖.基于BIM的我国工程总包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调研及分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48(6):122-128.
        [3]汪荃,张玉峰.建筑信息模型(BIM)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浅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51(S1):380-386.
        [4]马智亮,李松阳.“互联网+”环境下项目管理新模式[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7):991-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