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应用解析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4期   作者:钟香棚
[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以及信息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
        钟香棚
        安徽省达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以及信息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都在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国家各项基础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建设项目之一,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意义重大。尽管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水利水电的工程质量亟待提高。基于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水利水电项目作为国家基础建设,其是我国各类民生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等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基准,保证工程项目本身可发挥出应有的职能。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水利水电项目工程量大、专业性广等特点,加大施工技术产生问题的几率,严重降低整体工程质量,阻缓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为此,项目施工中,应采取正确、规范的施工技术,并从多个角度对技术的实施性、应用性进行探讨,保证每一项技术在对应的建筑环节中可发挥出本质价值,为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作用
        1.1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基是以软土为基础,土体动力大,土体结构稳定性差。如果土体荷载较大,地基沉降后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设施处理,提高基础设施的稳定性。
        1.2保证基础防渗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在水域内,对防渗施工效率要求较高。在基础施工中,如果防渗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基结构的裂缝、变形、塌陷等安全问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处理,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防渗性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
        1.3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正在继续扩大。所有施工过程的处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基础工程的质量会对工程的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做好基础工程,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1.4避免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
        水利水电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是混凝土加筋,基础结构的上部承受较大的荷载。如果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不当,会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如果继续发生不均匀沉降,将逐渐引起工程的变形、裂缝等问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2.1基体沉降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中部分建筑设施体积大、重量大,如建筑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多变,在建筑结构自身重力的条件下,将令基础设施出现下沉现象,间接加大建筑物与地基结构之间的内应力,如建筑物沉降超出预设基准时,建筑结构将面临着形变问题。
        2.2地基漏渗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如建设在岩层、陡坡区域时,尽管在地基搭建过程中,支护工作满足作业需求,但在地质自然化变迁下,仍将令工程呈现出接缝问题,在地质积水渗透下,地基施工区域将面临着基坑积水问题,降低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锚固技术的应用
        针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地基稳定性差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常采取锚固技术予以有效解决。锚固技术其概念为,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将一种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这种受拉杆件的固定端称为锚固端(或锚固段),另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联结,可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建筑物的推力,利用地层的锚固力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定。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锚固方式也不尽相同,以钻孔灌浆为主的方式常用于在天然地层锚固,锚定板和加筋土两种方式常被用于人工填土地层,其中锚固灌浆技术又存在简易灌浆、预压灌浆、化学灌浆以及特殊的锚固灌浆技术等多个种类。实践证明锚固技术能够有力地起到减少繁琐工程量,提升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作用,在解决地基稳定性差等问题时优势十分明显。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全面掌握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强化勘测与图纸设计审核工作,在不同地质条件运用不同的锚固技术,以此提高基础地基处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解决基础地基稳定性差及抗滑性不足等问题。
        3.2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面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出现的地基沉降等现象,部分施工单位也尝试通过运用预应力管桩技术提高地基承载力予以有效解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两大种类,地基基础施工环节常用震动法、射水法、静压法、锤击法等方式沉降管桩。实践经验证明,预应力管桩技术存在单桩承载力高但造价便宜,对各类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管桩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等诸多优势。预应力管桩技术常见于高层建筑项目建筑领域,用于解决不良土质等因素造成的地基承载力不足及压缩变形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领域应用环节还有待深入探究。
        3.3水泥土的应用
        一方面较之于其他工程,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具有较强的水因素特点,而通过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水泥土又具有水硬性特征,因此水泥土十分适用于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另一方面水泥土对主材料要求较低,除必要的水泥作为固结剂外,可就地取材,因此又存在质优价廉,施工简单等优势。因此面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出现的地基渗漏等现象,部分施工单位尝试运用水泥土予以有效解决。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水泥土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使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得到根本保障。在灌浆水泥土时,需要将将其深度控制在50cm左右,使之既能够保障地基的稳定,又能够满足一定的承载力要求。因此施工单位要深度分析项目特点及地质因素,科学运用水泥土结局地基沉降等相关问题,以此提高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作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个项目结构的运行安全系数。
        3.4软土处理技术及应用
        所谓的软土,指的是建筑下方主要是由淤泥或含水量相对较高,其承载力表现较差的土质所主要组成的土地结构。在水利工程中,该土质相对较为常见。而软土地及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现滑坡、膨胀和变形等问题,造成建筑物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软土处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点任务。目前来看,软土处理技术最为主要的方法有换土法、排水固结法两类。前者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类方法,其原理是使用水泥土、粗砂和灰土等压缩性较小,承载力较高的土质,替换原有承载力表现较差的土壤,使得地基结构更为牢固。尽管换土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不足,其原理也相对较为简单,但其操作成本往往较大,且后续处理存在不便等问题。后者排水固结法也是常见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人为加压和排水的方法,使得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加强的方法,该方法相较于换土法操作难度更小,成本也相对更低。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方法既能够保障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强化施工环节的安全程度,又能够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对水利水电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施工单位要通过锚固法、预应力管桩法以及水泥土等各种方法,实现对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把控,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大权.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南方农机,2019(3):249.
        [2]王惠一.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20):117.
        [3]魏东良.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