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今社会的客观发展阶段进行梳理,从而加深对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大政方针的理解,同时对成都市委响应时代背景提出的“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新理念及规划要求进行解读,将其作为成都市郫都区王家院子、竹家院子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并对如何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相关要求融入其中进行梳理及总结。
【关键词】公园城市,川西林盘,林盘活态网,场景营造
【作者】王瑾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8工作室
一、时代政策背景
“纳瑟姆城镇化曲线”是被规划学界普遍认可并由大量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所验证,可以用来检验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客观规律。这条S型的曲线将城镇化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城镇化率低于30%为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城镇化发展缓慢,整个社会处于工业化初期;当城镇化率超过30%后进入第二阶段——加速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整个社会进入工业化中期;当城镇化率超过70%后进入第三阶段——成熟阶段,城镇化进程趋势放缓,城市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和其他乡村迁移,进入后工业化后期。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其中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城镇化率甚至超过80%,但部分欠发达省市城镇化率却不足50%,由此可见,虽从统计数据上看全国城镇化水平已达成熟阶段,但地区间的城镇发展不均衡格局仍然持续。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41%,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按照国际社会城镇化发展的规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会放缓,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趋势将逆转。因此,不论是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成都区域层面来看,现今社会的城镇化已进入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阶段。
由此,为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力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乡村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党中央提前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从十八大提出 “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中小城镇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到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作为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一环,均凸显了顶层设计的智慧。同时,十九大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乡发展的时代要求,将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二、新时期建设理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到成都视察期间首次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并对成都作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指示。再此理念之下,成都市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做了一系列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的工作。
根据《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公园城市”内涵可概括为“一公三生”,即公共底板上的生态、生活和生产,是以人为本的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建设思路从“产、城、人”转变为“人、城、产”;从 “空间建造”转变到“场景营造”。在乡村区域,以绿道串联构建“农业园区/农业景区+林盘+特色镇”的空间布局模式,植入创新、文化、旅游、商贸等功能,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遵循“聚人—营城—兴业”的城市发展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商业化逻辑”、“共建共享”和“专业化建设”的原则,先期建设公服和重大功能设施,以优美的环境与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人才聚集,再带动周边发展,提升区域价值,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同时,强调政府、社会及市民三大主体在推进公园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林盘价值初探
“川地多楚民,绵邑为最。地少村市,每一家即傍林盘一座,相隔或半里,或里许,谓之一坝。”清道光王培荀在其《听雨楼随笔》中寥寥数语描绘出了川西林盘的传统布局形态。千百年来,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地区特有的最小的乡村聚落单位,遵循自然生长法则,择水而居、与林为伴、以田相依,在其特有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物质空间、耕读传家的文化烙印及出入为友的社会情感,是农家传统的生产、生活、交往、休闲的场所。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西北近郊郫都区安德镇,紧邻成灌高速及第二绕城高速,距成都市区约1小时车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安德镇是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属于都江堰精华灌区,位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范围之内,是古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拥有延续传承的农田大地景观,生态本底优良;位于郫都区乡村振兴博览园内,具有规划成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潜力。
本项目的两个院子仍然保留传统川西林盘的格局,具有田、林、水、院四大要素,是典型的平坝林盘,以簇团形式分布于规划区内。林盘水平空间由内向外分布局为宅、林、田三圈层,宅前的院坝作为林盘中内向性的开敞小空间,房前屋后的空地被利用起来变成供自家日常食用的微型菜园果园,外围则由林木、水系、田地环绕,从远处看便是一个个影影绰绰,既通透又隐秘的绿岛。王家院子、竹家院子虽各自规模较小,但和相邻的余家院子由纵横交错的道路、水系紧密结合形成相互关联的林盘聚落。
但由于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形成了不均衡的城乡二元结构,大量林盘居民转移到城市就业生活,导致林盘逐渐的“空心化”和“老年化”,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希望。同时,过去的乡村建设中缺乏对乡村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对适宜乡村的建设风貌引导,导致乡村风貌“城镇化”,乡土民俗“鸡肋化”。特别是近年来,林盘居民的伦理观念、从业方向、生活方式以及对物质空间的需求等,都在乡土社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有了很大变化,林盘中出现了新的功能模块。因此,如何在满足林盘居民日益发展的物质、精神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传承传统川西林盘特有的空间形态、延续其优秀的乡土社会基因,是本次规划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综合以上时代背景、新时期的建设理念及项目本身的资源禀赋,我们提炼出本项目的愿景定位:打造绿色生态、人文荟萃 、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营造诗画川西坝、耕读田园景的场景。
四、设计理念及思路
在方案设计中我们也将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要求贯穿其中,提出“林盘活态网”的概念,将本项目作为区域内有潜力林盘进行保护修复,注入新的活力之后,辐射周边乡村地区,以林盘带动林盘发展,利用绿道将星罗棋布的林盘串接起来,最终织成一张乡村振兴网。
(一)先策划后规划引领功能布局
首先,梳理现状产业发展情况及历史文化资源,以确定规划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规划区位于郫都区唐元韭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内,韭黄韭菜种植优势明显;区内以韭菜精深加工及产销为主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相邻的余家院子将火锅、川菜及当地传统建筑相融合打造的乡村文创体验园已初具知名度。因此,在产业策划中我们应把握住现有韭菜种植及加工产业、美食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传承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脉搏,引入文化交流、农耕体验、直播带货等时下需求最高的会展、体验、休闲等功能,强化农商文旅体的融合,推进林盘功能现代化,让传统川西林盘焕发新的活力。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后,将场景思维应用到功能布局中,结合不同的环境、景观及视角等在各林盘间布局差异化的功能,在本林盘聚落内形成共生发展的产业链,有效的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为增收创造条件。
(二)利用场景营造思维促进方案生成
其次,梳理两个林盘内现状建筑及景观,在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从建设服务设施、活动场地等片面的手段,向活化利用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融合场景、整合产业发展要素等综合手段转变,强化乡村作为城乡居民精神家园的作用,从而形成本次的设计方案。
将建筑质量较好与林盘整体风貌相协调的建筑予以保留,将建筑质量较差或与整体风貌不协调,需要功能更新的建筑进行改造整治,将建筑质量差的建筑予以拆除,同时依据每个林盘新的产业功能新建一部分适应定位要求公共建筑。
梳理林盘内外的水系、植被、道路等,保留生长状态好的植物,提升水系及道路两侧的景观效果;同时在规划区内打造体量适宜的林间栈道,结合策划的体验项目形成活动节点,增强林盘间的整体性和联系;充分利用周围突出的农田景观优势,打造衔接公共建筑及农田区域的观景平台,既可观近处的田景又可望远处的龙门山山景;在观景平台下的开敞空间打造小型的林间剧场,为公共活动提供场所。
(三)创新运营模式促可落地实施
再次,将规划区看作一个林盘综合体,借鉴稻香渔歌、田园东方等已建成运营的田园综合体的运营模式及理念,对整个项目的运营管理及农民增收途径等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切实回应 “以人为本”及可落地实施的要求。
先期由政府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及政策支持,引入有经验的运营企业,企业通过整体品牌策划,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村民或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房屋出租的方式,组建“政府+企业+村民/合作社”的合作开发模式,运营成功形成品牌后可在其他林盘建设中输出经验。
项目建成后原村民按去留意愿分为留守村民、搬迁安置村民及返乡青年等,可结合自身情况,分为经培训后可在区内从事农业种植、在入驻企业内就业甚至通过自主创业来增加劳动收入,除此之外,可利用自有土地、房屋等入股、出租,增加资产收入,多渠道增收。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及背景下,乡村建设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特别是在成都地区,经历了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再到如今的城乡融合发展、公园城市建设等,如何在林盘活化、乡村复兴中探索出顺应时代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之路是值得探索实践的课题。
本项目从对时代背景及新时期建设理念的解读入手,充分识别林盘的生态、景观、文化及产业的价值,将策划的产业融入设计方案的场景中,在不破坏川西林盘建筑传统格局及风貌的条件下,对现状建筑进行保、改、建的梳理,引入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吸引留住更多年轻、专业的人才在农村创业,让传统林盘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 [Z].2018
【2】侯水平,范毅,郭晓鸣,陈智,张鸣鸣.四川蓝皮书:四川城镇化发展报告(2019)[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曹颖聪. 乡土社会转型下川西林盘空间营建策略研究——以崇州市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