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俊萍
东明县小井镇人民政府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对国民经济水平具有直接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缺陷,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限制性因素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 农业经济 发展 问题 对策
从我国整体经济结构角度来看,农业经济占据较大比例,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等都同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现阶段,我国在积极加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第三产业方面,而在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这一背景下,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在实际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我国地域辽阔,从整体上来看,资源分布不均匀成为限制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农业发展会受到当地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性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建设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而要想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难度也相对较高,这就导致分散经营模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分散性的农业生产经营下,导致大批规模较小的种植户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无法使用大量资金,实现机械化生产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机械化水平低的现象出现在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当中。更重要的是,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无法有效联合各个生产环节,因此规模化无法在农业经营中实现,这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在积极加强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积极进行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理念与途径的创新、避免农业分散经营中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势在必行。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给予了农业建设以高度重视,不断进行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特点,部分偏远地区如山区以及乡镇农业建设中,严重缺乏基础设施,受当地经济水平以及客观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导致这部分地区在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性方面存在极大难度。
事实上,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同完善基础设施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我国部分山区在农业经济和发展中,由于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限制,导致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无法合理应用各种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农民日常生产活动中,始终以人工耕种这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因此天气等客观因素会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在长时间没有降雨的背景下,再加上当地缺乏储水水库等的基础建设项目,很容易导致农作物旱死现象;反之,在连续多日大量降雨时,由于配水设施不齐全,洪涝灾害很容易给农作物健康生长带来威胁。另外,我国部分地区在农业经济建设中,需要面对复杂的地形等客观因素,在没有及时修整地形的背景下,导致农业生产活动中无法将大型机械设备功能全面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另外,农民日常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农药以及化肥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直接影响,然而,部分农民受文化水平限制,不愿意接受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理念,始终沿用落后的种植方式,无法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这成为限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一)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标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客观环境因素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这成为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对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区域性特点严重的现象产生深刻认知,并从区域农业发展现状角度出发,实现小规模化经营,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经济的进一步结合,实现“以点带面”的农业经济规模化建设目标,这对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均衡发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实力等具有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在积极进行我国农业经济规模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应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还应给予农业经济产业链建设和完善以高度关注,确保农业经济整体运行中,各个环节之间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促使商业化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徑。例如,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可以加大对互联网的应用力度,将农产品的销售路径进行扩大,在对网络销售进行充分应用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所以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并集合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全新途径。在这一背景下,可以采用有效结合向外集体承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方式,逐渐扩大我国农业发展规模。同时还应采用机械化设备展开农业经济建设,积极推广先进农业设备与技术,为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奠定基础。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的合理使用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途径,因此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展开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职能。
农业发展中,各级政府应积极制定扶持政策,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建设现状,投入充足资金引入先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并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展开监督工作,确保相关资金能够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供保障:同时,各级政府还应从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地理以及气候等客观条件,积极进行水库以及水渠等农业辅助设施的建设。? 另外,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运行中,可以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展开现场技术指导,对各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设施的功能进行详细讲解,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做好调配工作,通过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从整体上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营建稳定的环境奠定基础。
三、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在积极加强农业经济建设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农业科技创新与研究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不断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为实现这一目标,积极构建完善的农业科研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视屏的提升是以农业科研水平为基础的,因此,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首先,农业科研机构应同农业生产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结合实践进行农业科研工作的创新和探索,实现更加高效的推广农業科技目标,为农业科研手段得到更好的应用,促进农业产品质量与产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对先进农业优质品种进行开发与创新,通过农业示范点的设置等途径,为更加高效的落实农业经济活动奠定基础;其次,构建专业农业科研机构,为农业生产实践服务,通过农业科技成果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方式,为各地区找到更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起农业操作与农业科研之间的紧密联系奠定基础;再次,完善农业生产监督机制。应在农产品种植以及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实施全面监督,对各种不科学的现象及时进行调整,为构建生态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奠定基础;最后,鼓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在水分、气候、土壤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特点,因此各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客观环境等因素,从提升当地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等角度出发发展地域性特色农业,努力实现产销结合,确保所生产的农作物能够被及时销售,给予农民利益基本保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更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然而农业经济建设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在实际展开工作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究,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制定解决对策,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