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明
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科技的与日俱增,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就是建筑行业,科技兴盛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的发展规模已经无法阻挡,并形成了世界性浪潮,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急于快速发展与革新。基于此,本文就我国建筑产业化实际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发展特征,并提出建筑行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与前景,旨在保障我国建筑行业的长稳发展。
关键词:建筑产业化 发展趋势 发展前景
建筑行业的产业化正符合当前人们对于建筑方面的需要,不仅采用了现代化工业的生产方法,提高与升级以往的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等,促使建筑产业更具集成化、一体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及连续化,有益于最大化减少施工周期,实现建筑质量的提高,施工成本的降低,进而实现社会生产力度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建筑产业化还能满足建筑节能、环保、持续发展的需求,让建筑设计环节更加标准,施工流程更具科学性,建筑行业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作为当前必然的发展趋势。
1.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情况
1.1国外发展情况
建筑整体结构系统作为国家现代化与工业化的重点发展标示,历经许多年的实践研究与发展,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当前的建筑结构系统主要以新型建筑结构系统为主,如木结构、钢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可促使住宅建筑生产实现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部品的供应,也是建筑产业化得以实现的主要标示,还是确保建筑质量与功能最基本的条件,很多发达国家比如说丹麦各个厂家都将生产部品归入产品通用体系的总体目录当中,使部品实现通用化;瑞典民宅建筑中部品通用的使用概率高达80%左右;日本历经二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民宅也实现了部品通用化,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将通用部品进行组合即可,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应用墙体材料中也出现巨大的变革,建筑中新型施工材料成为这些国家墙体材料的首选,通常占据的比重约为80%左右,而其他类型的墙体材料都以粘土砖为主,美国民宅建筑在使用粘土砖的比重下降为15%或以下,而日本的应用比例仅有3%。有关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与人员竣工面积层面,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做到具体化分工合作,比如,依据土方、水电、结构、装饰等实施分工具体化,确保施工现场的专业化,施工综合指标还能将人均竣工面积进行反馈,其面积越大说明劳动力的生产概率越高,比如,德国与日本人均的竣工面积是90平方米左右,美国与法国面积有70平方米左右。
1.2国内发展情况
相较发达的国家,我国建筑产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发展较为滞后。我国乡镇当前的建筑重点以人工手动的砌筑方法,此种砌筑方法很难保证建筑质量。在应用住宅建筑的部品方面,在我国的物质技术层面对具备相应的基础,但相较其他发达国家仍具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在使用新材料也比较受限,很多地方的建筑墙体还在应用粘土砖材料,这样的材料并不符合建筑绿色环保、持续发展、节能的理念,在此基础下,致使我国采暖节能方面远比发达国家低。基于施工技术的角度,我国仍处于项目承包状态中,基本上只要一个施工单位就能将建筑项目所有的工作完成,这不明确、不专业的施工操作,势必无法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2.1节能降排
建筑产业化能有效顺应建筑节能、环保、持续发展理念的需求,将以往浇筑方法给水资源与木资源造成的浪费现象积极地进行改善,据我国相关人员的调研数据表明,整体建筑产业化能够节约70%能源、60%水资源、20%材料、降低80%垃圾、木材节约80%。在以往的施工方法中,通常会形成大量粉尘,包括较为嘈杂的噪音,优化建筑资源即为建筑产业化,作为技术生产一体化的科研,有利于粉尘与噪音情况的改善。
2.2改善人员紧缺问题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劳动力数量正在慢慢的降低,人工劳动成本正在不断的增长。以往建筑人均的竣工面积较少,劳动的效率不高,建筑总费用中人工占据最高比例,我国人口的现状使得建筑行业转向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其能够使建筑施工机械化与装配化得以实现,以此降低施工现场工作负荷,同时实现劳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以此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建筑产业化非常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属于以后必然的发展方向。
2.3建筑产品质量的提升
当前,我国建筑主要的施工方法就是现浇结构,由于人员与环境等诸多影响因素,极易出现偏差,引发质量方面的问题。而先进的设备、娴熟的技术、完善的工艺建筑产业化,有助于降低偏差,例如,以往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尺寸差距通常是8-10毫米,而混凝土结构若是使用预置装配式可控制施工偏差为5毫米范围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产业化能够实现施工质量的最大化提升,进而使建筑产品质量的有效提高。
2.4施工周期的缩减
建筑产业化内在基本要求在于新型施工工艺、设备、材料及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流程中应用新型科技既能实现建筑的规模化与标准化,提升施工效果,还能使施工周期进一步缩减。依据相关数据显示,建筑产业化能使施工周期缩短50%左右,其还能在科学技术中起到反作用,促使科技的创新发展。
3.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3.1建筑装配式成本
近些年来,伴随着建筑企业的深化发展,装配式在大城市中的应用范围较大,针对我国来讲对其的应用仅是一小部分,我国很多地区很少应用装配式建筑,甚至于还并未开始使用。因此种建筑必须由新型施工设备、新型施工材料、新型施工技术作为支撑,所形成的施工成本远高于现下浇筑结构,我国局部地区的经济方面存在不均衡状况,所以,当前很难实现全方位普及,然而,伴随着人工成本的日益增加,装配式建筑结构和现浇构造的建筑形成的成本已在慢慢的缩减,甚至于还能促使成本出现逆转。
3.2标准系统的强化建设
相较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建筑产业化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标准系统与施工技术方面仍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当前我国企业的标准仍然是预制厂标准,在此种环境下,很难进行建筑产业化标准的推广,我国在增加了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完善力度,在进行相关标准制定的同时,可充分借助其他发达国家优秀的经验与结果,按照我国国情拟定出顺应相关标准的系统,进而促使我国建筑产业化获得良好地发展空间。
3.3产业链的强化完善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科技并未处于平稳的发展状态,如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科技具有快速的发展空间,科技系统研发基础较为成熟化,工程建设的规模也非常大,作为我国建筑产业化的落实与完善的首选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建筑产业化的预先制定,不仅能实现配套设备的进一步提升,还能使施工现场的机械化与装配化得以实现,以此带动西部地区施工材料不先进等经济的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化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具有一定的间距,同时,还将面对着诸多技术与标准系统方面的困境与缺陷,依据我国当前的情况来讲,要想推广建筑产业化作为一项长期且间距的任务,我国应该增加发展科技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撑,逐步推广科技的实践和研究,进而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充分的发挥推动作用,进而为提高我国建筑产品质量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栓柱, 张笑尘, 王光崇, et al.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J]. 山西建筑, 2015, 41(27).
[2]崔静涛.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7):29-30.
[3]蒋勤俭. 中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J]. 混凝土世界, 2014(7):10-20.
[4]杜康, 赵永生. 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及推进建议[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