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滨
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10245
摘要:电力系统的需求侧管理是指对于用电方所进行的管理,而配网自动化技术是当前供电系统所应用的主要技术,因此,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还应该不断深化。本文首先介绍了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的相互关系,其次分析了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配网自动化;关系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各行各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基于此,大部分电力企业将用电管理的重点,从一开始的供方配电设备转移到了用电方设备的管理上。也就是说,在当前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高效应用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需要加深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1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的相互关系
1.1需求侧管理为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基础
需求侧管理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调度方式,即可调度方式和不可调度方式。可调度需求侧管理主要为负荷管理所使用,为了可以让更多用户的负荷控制接收装置拥有通信功能,因此必须安装通信系统。目前大部分电力公司都会安装设双向通信系统,从而使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为灵活。配网自动化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初级和次级这两种等级。配网自动化的初级系统可以快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通过实时负荷监视和调节,来实现相间负荷平衡,从而减少故障停电时间,改善供电服务质量;配网自动化的次级系统可以实现远方读表、预付费用、接入远方服务、调查终端负荷等功能,大部分都是用户所需要的电力服务。基于此,可以发现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的许多目标都是一致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拥有更加便捷、满意的用电服务。因此,需求侧供电管理为配电网自动化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配网自动化为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所包含的掌握负荷曲线、负荷需求及收集用户信息等功能有利于电力企业制定和实施需求侧管理模式。一方面,实行需求侧管理需要考虑电价策略,让用户愿意选择电力企业所制定的收费标准。而电力企业实行负荷控制工作需要以抄表数据作为计费的参考,因此,配电自动化次级系统中的远方读表功能,可以更为准确、快速的获得用户的用电量、用电需求等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大部分用户的用电规律,并为需求侧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使需求侧管理模式的设定更加准确和科学。另一方面,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负荷管理功能,是落实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例如:在电力系统供电不足时,需要限制用户用电,这时电力公司可以根据需求侧管理提供的负用户荷率、用电需求和用电规律,通过准确的计算后,利用通信系统实现对用户用电设备的直接控制,进而降低供电系统的整体负荷[1]。
2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关系
2.1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经应用并推广了配网自动化技术。但由于目前各个领域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都越来越大,进而导致供电的范围广、面积分散,因此加强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配电设备进行监测、闭环电压控制、负荷控制等功能。从而对于系统故障可以快速地进行定位和辨识,并进行故障隔离及供电恢复,对于用户的咨询和投诉,也可以有更快速的反馈。这也为需求侧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从而让电力企业提升自身专业技术以及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基于此,配网自动化的功能是有供电系统逐步延伸到用户设备上去是,从独立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发展到与其它设备实时对接、用户监视控制、实时信息反馈等功能的集成;而需求侧管理由独立的使用单向通信方式来对用户用电设备进行控制,转变为与电力企业的供电系统相互合作的模式。
2.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中实施需求侧管理以及配网自动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信技术及其相关设备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供电系统终端装置通信大部分是以电力线载波的方式来运行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通信的效率,并且在供电线路开路时会产生通讯失效的现象。但若是电力企业想要使用双向无线电通信,不光使用规模有限,并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而减缓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其次,供电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供电位置的分散性,造成通信网的结构十分复杂,从而大大降低了供电系统的通信效率。基于此,通信技术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施需求侧管理以及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条件,并且由于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对于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都不充分,因此使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进程十分缓慢。除此之外,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用户需求也十分不协调。
2.3发展趋势
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呈现为两种集成模式。一是配网自动化次级系统功能与需求侧管理的集成。若想实现需求侧管理中对于实时计费、负荷控制、优化电力服务、预付费用等方面的管控,就要使双向通信系统能够支持与单个用户的双向通信,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来提供不同形式的供电服务。而配网自动化的次级系统功能就可以与用户紧密结合,并且配网自动化还能提供终端通信技术进而与需求侧管理有效结合。二是配网自动化初级系统功能与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集成。目前的供电系统,对于变电站进行调节和控制操作,会影响供电系统的供电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变电站的计量装置,进而使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对于数据的收集工作不到位。而配网自动化初级系统中的负荷管理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负荷管理为配网自动化系统与数据采集与监控功能系统的集成提供了连接渠道,实时分享通信系统减少了两个系统独立运行时的重复工作步骤,同时还能提升供电服务质量[2]。
结论:综上所述,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有着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关系,二者紧密不可分隔。但是在目前的发展情况下,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电力行业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研究出解决二者之间问题的对策,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莫捷晖.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管理探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07):68-69.
[2]金明明.智能电网中电力用户需求侧管理的意义与特征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1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