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卫 曾广清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随着城镇经济的慢慢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产业公害和国内污染对城镇的用水供给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随着城镇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安全的健康性要求逐渐提高,用水项目的管理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关于城镇供水的安全性的研究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城镇供水现状及中长期供水安全态势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镇建设;供水安全;中长期供水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供水安全是关系到民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我国工农业经济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这对我国城镇居民的用水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切实做好正真供水工程管理,保障居民用水供水安全。
2 城镇供水现状
通常来说,城镇供水系统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供水体系发展速度极其迅猛。当前,城镇供水管网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阔。在建设供水体系过程中,应使城镇和居民所需的水量得到满足。众所周知,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城镇供水的主要水源,实际上,虽然水资源的丰富程度较高,但是在地域分布限制的影响下,缺水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尤其对于西北地区。此外,工业污染现象的严重性极其突出,我国水资源的减少趋势明显,也无法保证高度的安全性,所以应对供水安全予以高度重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证供水质量。
3 中长期供水原则
1)节水优先。从城镇供水工作特点看,节水主要体现在工程设计和建设层面,因此应从具体的城镇供水工程角度分为三个层次理解,一是城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二是城镇供水工程的单项工程建设,三是城镇供水工程的运行管护。城镇供水工作覆盖范围广、覆盖群体较为集中,因此合理的规划布局、高质量的工程建设、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就是最大、最好、最有效的节水。2)空间均衡。之于城镇供水体系主要体现在供水分区,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二是优化供水分区,三是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具体工作中,各地区要结合地貌及水资源条件,合理划分供水分区,因地制宜建设水源工程,做好供需平衡。3)系统治理。完善的治理体系是保障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正常推进的前提和关键,因此,结合城镇供水工作的具体特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法治体系,二是工程体系,三是技术体系。三个体系中工程体系(从“源头到龙头”的城镇供水工程建设体系与工程管理体系)是关键,法治体系是工程体系的保障,技术体系是工程体系的支撑。
4 供水安全态势分析
4.1 供水安全的新标准
1)继续加强城镇供水安全保障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的扩张,对于基础设施的保障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城镇供水保障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要求注重开源节流,加强水系连通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等[1]。2)保障河流生态水量、落实河长制的要求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新老水问题表现最为集中的区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河湖生态保护目标不明,生态需水考虑不足,生态流量管控不严,河湖生态功能下降甚至丧失问题依然突出[2]。2018年10月,水利部印发了《关于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实施意见》,要求科学调度江河湖库水量,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情况监督管理 。
4.2 安全供水的有效途径
4.2.1 确保水资源充足
针对我国各地区供水工程管理分析发现,水供应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各地区政府应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建设公水工程,对建设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地区水资源供应合理性。同时要针对居民聚集区的供水安全问题加以监管,在保证供水安全的情况下,保障地区水资源供应的充足性。此外,各地区政府可以通过开发河流、水域以及地下水的方式,协调区域水资源供应,确保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同时政府部门应引导当地的企业参与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利工程建设位置,在兼顾地区经济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合理性的同时,有效确保地区居民的供水安全。
4.2.2 人才培养与水质监测体系的建立
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是提升供水的关键所在,这需要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当地的卫生部门等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在现实基础之上,以供水站为中心,在其周围设立监测点,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企业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当然,一个完善科学的监测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水质保护领域的人才相对较为缺乏,因此,为了解决目前供水存在的问题,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必须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利用人才建立合理的监测体系[3]。
4.2.3 推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城镇供水安全管理问题,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城镇地区在供水工程建设时使用的是小型工程建设方式,水资源保护及水利工程建设问题难以解决。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正确引导群众及城镇水资源保护管理单位开展相关工作。为了能够强化城镇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呼吁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城镇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政府部门要结合供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为今后城镇地区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运转体系提供参考依据[4]。城镇供水工程在选择建设位置时,要综合考虑居民的居住状况及区域内的气候特点等,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有效增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
4.2.4 做好污水处理
在供水排水方面,污水处理是重中之重,同时,污水处理及中水技术的应用对于水资源匮乏的西北地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加强管理方案的设置,促进污水治理任务的顺利进行,给予工作效率强有力的保障。其中,氧化沟技术的适用性显著,在活性污泥措施的带动下,可以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将处理成本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并将构造使用的便捷性发挥出来[5]。在氧化沟措施使用方面,格栅结构、沉沙池结构的设置非常重要,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将事态的严重性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可为缺水地区提供可重复利用、深度处理的二次水源。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大大增加,水资源紧张状况愈发严重,严重影响着城镇供水工程的开展。所以应积极改造供水系统,提升水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严格控制好供水过程,使城镇供水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性。其中,在城镇供水建设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规划设计方案,对诸多经验予以总结,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内容予以明确,并加大管理力度,确保管控方案的设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给予工作效率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9.
[2] 李佳伟,左其亭,马军霞,等.面向现代治水新思想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9,37(11):33-36.
[3] 姜影,薛祥山,周影烈,等.水资源优化配置城市供水体系建设探析:以四川省邛崃市为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1):31-33,45.
[4]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2):168-173.
[5] 杨芬,王萍,王俊文,等.缺水型大城市多水源调配管理技术体系与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50(10):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