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焕贵,沈水涛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传统现浇模式,存在着耗时耗力、功能单一、功效低,各工序相互制约等弊端,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出现,极有利的解决这一难题。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施工将成为新型建筑主流。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 优势 应用 工艺流程 发展前景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概述及优势
1.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概述
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简称,是根据设计图纸在预制场提前预制构件,然后运至现场精确吊装拼接而成的建筑。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建筑业落后的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建筑类型,使其具备良好的保温、隔音、防火、节能、抗震、防潮等功能。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种形式,包括工业建筑工业化、住宅建筑工业化以及公共建筑工业化。
1.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顾客的需求和审美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建立了不断完善的施工工艺,对资源配置合理的优化,实现了组织管理的先进性,建立了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业化体系和满足顾客的一系列需求。与传统现浇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一)节能环保
装配式建筑施工,将外墙保温材料和结构材料运用科技冷压手段复合在一起,有效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损耗;同时,装配式建筑施工将高污染、高噪音的钢筋混凝土施工移至预制场进行加工,属于工厂化生产,有效的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减少了污水排放和建筑垃圾,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高效工业化
装配式建筑施工,从预制构件的加工到成品采用高端科技手段制造而成,通过机械设备运至现场精确吊装,将零散的预制块拼装成一整体。在这一过程中,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功效;减少了交叉施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整体施工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从而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施工。
(三)设计多样化
目前的现浇建筑在设计上多以固定格局为主,房间的整体运用不够灵活,部分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但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将住宅进行灵活分割,同时还可以结合BIM技术,提前完成模式创建供顾客选择和优化。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应用
2.1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流程:PC构件进场→构件检查→构件吊运→构件翻板中转→构件堆放→构件弹1m控制线→钢筋定位→楼层放线→标高引测→放标高找平垫块→构件安装→上支撑固定→精确定位、调整垂直平整→下支撑固定→专用无收缩砂浆塞缝→剪力墙钢筋绑扎→支撑系统搭设→叠合梁、板吊装→梁板钢筋绑扎→预制与现浇交接处模板加固→斜支撑、楼梯预埋件预埋→混凝土浇筑……→灌浆→防水硅胶施工→防水雨布施工
2.2装配式建筑构件进场检验标准
装配式建筑构件进场时,不仅要检查预制件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复验报告和外观质量,更重要的要检查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和预留钢筋的位置和尺寸。装配式建筑施工对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精度要求很高,这一指标直接影响着整个施工的质量和构制件的拼装,这也是确保装配式建筑高质量的关键因素。具体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2.3装配式建筑施工应用
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至堆场时,要根据预制件的总重务必核算堆场的承载力,避免因承载力不足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预制件半成品开裂等质量问题。
(一)叠合楼板吊装
预制叠合楼板厚度较薄、大片,为避免吊装时板片受力不均匀影响叠合板结构,应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吊装。任一边长度大于2.5m,应以4点起吊安装。根据本工程叠合楼板的尺寸,每块楼板需设4个起吊点,位于叠合楼板中格构梁上弦与腹筋交接处,距离板端为整个板长的1/4到1/5之间。吊点应均衡受力,避免单点受力过大,且板须经水平调整后放置在支座上。

图1:预制件吊装流程示意图
构件起吊离开地面时表面未达到水平,必须调整水平后再吊至构件就位处,画叠合板位置线:在墙、梁或支撑模板横楞上的侧面,按安装图画出板缝位置线,并标出板号。
叠合板吊装就位:若叠合板有预留孔洞时,吊装前先查清其位置,明确板的搁置方向。同时检查、排除钢筋等就位的障碍。吊装时采用吊钩,四个起吊点起吊。起吊时,应使叠合板对准所划定的叠合板位置线,按设计支座搁置年度慢降到位,稳定落实。
先粗放,后精调,充分利用和发挥垂直吊运工效,缩短吊装工期。要注意对连接件的固定与检查,脱钩前叠合板和支撑体系必须连接稳固、可靠。
复核构件的水平位置、标高、垂直度,使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检查下面支撑及板的拼缝,使所有支撑杆件受力基本一致,板底拼缝高低差小于3MM,确认后取钩。
图2:标高复核及垂直度测量
调整叠合板支座处的搁置长度: 用撬棍按图纸要求的支座处的搁置长度,轻轻调整。必要时要借助塔吊绷紧钩绳(但板不离支座),辅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整搁置长度。
图纸对支座搁置长度无要求时,板搁置在混凝土构件上时,一般为+15mm(即伸入支座15mm)。选择构件吊装机型,遵循小车回转半径和大臂的长度距离;最大吊点的单件不利吨量与起吊限量的相符;建筑物高度与吊机的可吊高度的一致。构件高空吊装,要避免小车由外向内水平靠放的作业方式和猛放、急刹等现象,以防构件碰撞破坏。
叠合板吊装碰损,一般修补时的材料要与构件原材料相容和相配。以保证修补质量。结构性损伤,不得自作主张按一般方法随意修补,必须经过设计和相关单位核定,按其要求进行处理。
(二)楼梯的吊装
楼梯构件进场后根据构件标号和吊装计划的吊装序号在构件上标出序号,并在图纸上标出序号位置,这样可直观表示出构件位置,便于吊装工和指挥操作,减少误吊几率。
吊装前必须在相关楼梯构件上将各个截面的控制线提前放好,可节省吊装、调整时间并利于质量控制。
楼梯构件吊装前,上部楼梯梁和下部楼梯平台梁的支撑体系必须加固完成,吊装前必须测量并修正支撑面顶标高,便于楼梯就位。
梯段就位前,休息平台叠合板须安装调节完成,因平台板需支撑梯段荷载。检查梯段支撑面叠合板的标高是否准确,梯段支撑面下部支撑是否搭设完毕且牢固。梯段落位后可用钢管加顶托在梯段底部(梯段底部一般会有四个脱模吊钉,可将钢管支撑于此)加支撑固定。
根据梯段两端预留位置安装,安装时根据图纸要求调节安装空隙的尺寸。根据标高,轴线、图纸精确调节安装位置后取钩。梯段吊装时与梯段有关联的剪力墙、柱砼先浇筑完成。
因楼梯为斜构件,吊装时用3根同长钢丝绳4点起吊,楼梯梯段底部用2根钢丝绳分别固定两个吊钉。楼梯梯段上部由1根钢丝绳穿过吊钩两端固定在两个吊钉上(下部钢丝绳加吊具长度应是上部的两倍)。吊装楼梯时采用葫芦和钢丝绳结合方式,方便调整楼梯角度,吊装使用的葫芦为5T,钢丝绳直径20mm,吊钉和吊钩≥2T。
图3:楼梯吊装示意图
3.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推广装配式建筑施工,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力争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鼓励各地出台规划、财税、用地、设施配套等支持政策”;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不断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管理体系,大力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更好发展”。目前,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各种支持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文件政策。上海市最新规定,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建筑单体预制率不应低于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可见装配式建筑以后必将成为新型建筑发展方向和潮流。
参考文献:
[1]《装配式建筑概述论文》
[2]《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3]《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与发展》
[4]《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