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珊珊
13118119870622****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直都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近年来由于施工问题导致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是财产损失。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如何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问题;原因;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建筑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特别是施工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将关系到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最终建设结果,它是一系列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重要保障。
一、框架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对策
1、主要工程问题和原因分析
目前的“现浇”结构是框架结构施工的主要形式。它是指由多层的模板支架体系来构成一个新的现浇的楼层,是混凝土形成的建筑结构承载建筑的重力。这样的模板支架是将荷载重力传递给已经建筑好的楼层层板。因此,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施工的工期较短,这些承担的施工荷载混凝土的楼板还仍旧处在一个养护期,这时的混凝土都还不够成熟。而施工荷载本身又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时候甚至还会超过一些已经成熟了的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时所能承担的那一个设计荷载。
通常,模板工程当中存在的主要质量缺陷有:标高、轴线偏差,因此造成了混凝土的构件偏离了原设计位置,从而减少了构件实际的承载能力;尺寸偏差、模板断面,从而就造成了混凝土的构件露筋,致使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漏浆、跑模,构件在拆模后出现孔洞、蜂窝麻面等的质量缺陷,抑或许是构件偏心,这些都会给结构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安全隐患;模板的支撑不牢、刚度不够或者有沉陷,都会造成类似于混凝土的构件出现严重的开裂、变形,甚至是整个的模板支撑出现垮塌等情况的发生;预留的孔尺寸不准、中心线位移,不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会导致结构的装修或者后期安装出现不便,因而带来许多使用上的不便;还有预埋件的中心线出现位移,在事后的处理上很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成品损伤,对于框架结构部分的安全性造成隐患。
以上的一系列情况都会造成现浇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安全事故,轻者出现不牢固、部分垮塌现象,重者则会导致模板的临时支架结构和现浇的混凝士结构出现整体性倒塌,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2、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有关注意事项
(1)主体结构的模板工程
首先,支撑体系的竖向立杆应当落在坚实而平整的一个支承面上;其次,在安装上层的模板以及支架的时候,应当在下层的楼板结
构强度要能够达到足以承受得了上层的模板、能够完成支撑的作用,才能够进行。要不然下层的楼板结构支撑系统没有被拆除,而上下的支柱应当在同一个垂直线上面;支模应当按照工序去进行,在模板还没有被固定之前,则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脚手架在使用期间,要严禁将以下构件拆除:连墙件;主节点处的横、纵向扫地杆;横、纵向水平杆;
(2)基础模板的安装
在垫层做好了之后,要根据对应的轴线控制网上的轴线控制桩来测设每一条轴线,并根据其基础平面尺寸来弹出墙柱边线、基础边线和地梁的位置边线,并且在暗柱角用红色的油漆进行标识。模板在进行安装的时候,还要依照基础的控制边线来架立侧模,并用扣件、钢管和U型卡等料具来使支撑更加地牢固,还要保证他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能够可靠地去承受在浇筑时所产生出的施工荷载和侧压力。对于基础侧模需要控制好它的垂直度,把偏差控制在3毫米之内。模板的底部和垫层的结合处还应当用水泥砂浆去进行嵌填,使其保证达到严密、不漏浆。模板的上口要求要不翘曲、顺直。
(3)模板的拆除
通常情况下,框架结构中的模版拆卸的顺序是“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再拆承重部分,先拆支撑,再拆方木和模板。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墙和梁两侧的模在框架的表面和棱角不会因为拆卸而受到损伤。对于已经拆除的支撑、拉杆、模板等应当及时地得到妥善处理,严防因这些东西的处理不当而造成操作人员的踏空、扶空等坠落现象发生。
(4)梁板模板
在框架结构的建设中,梁模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两侧的侧板和加底板所组成的,通常采取侧模来包底模这样一种支法。在模板安装之前,首先要确定好粱底位置,再根据设计一个标高来搭设板底和梁底水平杆,一般梁底的方木上面要铺设木胶板,其宽度差不多等于梁宽。然后,梁侧模的高度要等于梁高(楼板底模厚+楼板厚),侧模在立好之后要在梁的侧模外去安装一个外竖楞,用水平的一道钢管来联合外竖楞,同时附以斜撑来作为支撑。从一侧开始铺设楼板模版,板底的方木间距大概300毫米处侧放,每两块板的接缝下要垫两根上下平放的方木,板底方木和木胶板要钉牢。
二、完善框架结构质量管理的措施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点非常多,如原料质量的甄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项原料配比,搅拌程度,以及后期浇筑和维护。在实际施工总,应积极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理解水平和各项素质,如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尽管建筑工作总体上知识含量不高,但是如果从质量意识角度入手,从关注细节入手,对于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应大有裨益。
所以,在整个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过程当中,就应当以人为活动的中心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各项质量控制活动的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并且还需对该工程项目需要的人员资格和资源做出规定。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两项制度:
1、技术复核制度。
该项制度主要包括做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和建立一个严格、完整的技术方面的管理体系。
2、工程质量的事故处理制度。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因为一些设计失误,产品(一般包括基础设备、构配件、半成品、原材料等)不合格,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出现错误,于施工中的指挥、组织不当等此类责任的过失原因所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检测的结果与规定的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不符,严重时就会导致建筑工程倒塌或报废以及更加重大的一些经济损失事故,这些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工程质量事故都需要有一个较完善的事故处理制度来加以规范管理。
3、延长建筑的质保期限。
和普通商品的质量保修期不同,建筑是一种能够上几十年,甚至百年的较为耐用的特殊消费商品,如果其质量的保修期只有为数不多的半年到一年,那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4、进一步扩大质量的保修责任范围。
目前的质量保修责任通常只限于对房屋的质量缺陷造成的直接损失进行相关补救和赔偿,笔者认为可以对质量的保修责任范围进行有效的扩大,使其质保责任不仅仅只限于此。由于房屋的质量问题,我们的用户还遭受到了非常多的间接损失,比如:由于维修影响到房屋具体的使用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用户正常的生产经营,或者是因误时、误工而造成的一系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可适当考虑因建筑质量的问题而造成损失的责任方来承担用户间接损失。
结束语: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要加强现场的质量监督管理,还要落实工程质量员工责任制。重点控制与管理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进行阶段以及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只有抱着毫不松懈的态度才可有效地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增加房屋的使用寿命,降低建筑工程的营运成本,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经济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伟红.质量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生活,2010(14):39-40.
[2]孙占军,马厚民.建筑程项目管理丛书选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赵丽巍.施工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M].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