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0/9/1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6期   作者:荆波
[导读] 随着经济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荆波
         山东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经济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繁荣和发展。但是,随着当前阶段人口上涨速度过快,城市人口涌入过多,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更加紧缺。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的投入,使建筑工程从传统的矮层建筑物提升到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在施工中没有把握好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就会导致整个楼体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威胁到居住在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把控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为了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能够符合和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就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的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才能确保在正常的施工周期内完成建设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成本。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设1层地下室,地上共16层,总建筑面积为35403.03m2,建筑高度为58.05m,地上1层与2层的层高相同,均为4.2m,地上3层的层高为4.8m,地上4层的层高为3.6m,地上5层到地上16层的层高相同,均为3.3m,建筑室内外高差为15cm,防水等级为Ⅱ级,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建筑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地上1层与2层采用C30混凝土,地上3层到地上16层采用C25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地上1层至地上3层采用C50混凝土,地上4层至地上9层采用C45混凝土,地上10层至地上16层采用C40混凝土。现围绕该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其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做如下深入分析。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是施工准备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准备环节实行的好坏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要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就必须保障施工测量的精确性。施工测量技术主要是对施工所用到的数据进行测量,一般是对轴线、标高进行数据的测量。如果在对该数据信息测量时出现误差,就会对后期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在对高层主体结构中的管道井测量时,如果对管道的垂直度测量错误,就会使管道无法正常使用。在施工测量的过程中,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因素是较多的,有人为因素影响也有外界因素影响,所以为了保障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精确,在选择施工团队时应该选择专业性强的队伍,还要保障测量所用的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的精确性。在对沉降变形量的测量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使测量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2钢筋施工技术
         混凝土具有造价低、强承载力等特点,与高层建筑内部的主体结构工程需求具有贴合性。然而,混凝土材料具有抗侧力差的问题,应采用较为规范的技术,对其加以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期间产生裂缝问题,提升作业环境安全系数。为此,在混凝土中加入若干钢筋,采用钢筋笼的制作思想,以增强建筑抗侧力。在钢筋施工作业的实际应用期间,应明确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选择性能良好的钢筋原材料,并且有效收集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开展性价比的对比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具有经济适用性的采购方案,为工程主体结构作业的良好实施提供条件。在钢筋抵达施工现场时,应安排管理人员实施质检流程,以此保障钢筋质量。在加工钢筋的流程中,主要工艺项目有钢筋固定、预应力筋伸展、钢筋防锈技术等。此类工艺的实施,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钢筋绑扎作业运行期间,实现方式多种,较为普遍的是人工、电焊。在实际捆绑钢筋时,应综合确定捆绑结点,并且全面检测捆绑牢固度等。钢筋作业程序,直接关乎高层建筑内部主体结构整体性能,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2.3混凝土施工技术
         2.3.1框架柱浇筑
         在进行框架柱浇筑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分段浇注的办法进行。在浇筑时施工人员要控制好浇筑的高度一般控制在2米以内。第一次浇筑完成后要等到混凝土沉积和收缩完成在进行第二次浇筑。同时,混凝土的浇筑必须结合振捣,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的强度以及硬度。浇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在底部填充水泥砂浆。浇筑使用的材料对于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很直接的影响,施工前必须合理的做好坍落度实验。此外,混凝土的振捣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结合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振捣方式,包括垂直振捣、斜向振捣。但选择斜向振捣时要合理控制振捣棒的倾斜角度。
         第二、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振捣时振捣棒要快速插入混凝土中,但是拔出的时候必须慢慢拔出。振捣要保证使上下层混凝土能够均匀。
         第三、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要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做好振捣工作,振捣棒的一般长度要控制在1.25倍以内。振捣要是混凝土之间的接缝合理的消除,从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第四、施工人员在进行振捣时要控制好振捣时间。振捣工作的开展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有效地提高,要结合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振捣时间。要保证每个振捣点都能够达到密实度。此外,要结合混凝土的质量调节振捣棒的频率,保证振捣时间不少于10s。
         第五、施工人员要将振捣点均匀的排列,振捣棒不能随意移动,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移动,严格避免出现漏振的问题。
         第六、插入振捣时,振动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0.5倍以内,同时不能和模板相紧靠,避免和钢筋与其它预埋件发生碰撞。
         2.3.2梁、板浇筑
         梁、板的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要结合施工的需求做好人行道支撑的稳固搭设。同时,结合梁、板等混凝土施工强度的不同合理设置钢板网。墙、柱的混凝土构件在搭设的过程中要使用塔吊进行吊运,保证浇筑能够一次性完成。梁、板的浇筑会有很多接点的部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施工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梁的高度,然后进行分层浇筑。浇筑要形成一个阶梯使得到达板底。浇筑和振捣要保证同时进行,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在倾倒时要注意方向,避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
         第二、对梁、柱之间和主梁、次梁之间交叉部位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钢筋的分布比较密集,尤其是上部的负筋,不仅直径较大,而且数量很多。对此,为避免对下料造成影响,应在得到监理人员的同意后,使用细石混凝土来浇筑,并使用直径相对较小的振捣棒。
         第三、对梁、板进行浇筑时,需分批进行坍落度的检测与试验,并按照规范的要求做好试块。梁、板的混凝土应配合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振捣,以确保振捣能够达到密实。
         结语
         从根本上来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具体施工中,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与工艺,并做好技术管理,确保各个方法均能达到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1]姜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3):171+173.
         [2]李杰.房建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8):196-197.
         [3]黄迅.高层建筑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安徽建筑,2018,24(4):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