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
陕西省凤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成本问题,由于现浇结构建筑成本较高,阻碍了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文章阐述了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结合实际全面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提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对策。通过研究装配式住宅成本管理,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助推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行业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精益成本管理;精益建造;建筑产业现代化
引言
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处在大发展的机遇期,发展条件已基本具备,各项政策、措施、技术、市场条件逐步成熟;发展态势已基本形成,企业、工厂、项目、活动等空前高涨。然而,现阶段仍存在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程度不够,设计与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等环节脱节,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不高,构件深化设计1个项目1套参数标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不足,仍依赖传统组织方式,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规模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平均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因此,亟需通过控制措施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问题。
1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
1.1设计因素
设计阶段既需要考虑工程实际,也需要权衡各方利益。这一阶段对后面预配件的生产、运输以及安装等过程均有影响,因此属于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例如,建筑形式单一并且规模较大的装配式建筑群能够提升模具的周转率,可以节约成本;预配构件的合理拆分可以降低其运输与吊装成本。据此,本文选择预制率与装配率、建筑形式与规模以及预制构件拆分合理性三个指标来分析设计阶段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
1.2构件生产因素
目前,预制构配件的生产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在装配式建筑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控制构件生产成本对于总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在构件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人多为临时上岗,技能水平一般,操作过程熟练性较差,这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先进的机械设备可以有效节约时间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另外,标准化的模具能够提高其周转使用率,减少摊销费用,从而节约构件成本。为此,本文选择工人专业技术水平、设备先进性、模具标准化程度三个指标来考虑构件生产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
1.3运输因素
预制构配件制作、养护完成后,需要从工厂运送到施工场地。运输环节的成本主要涵盖运输费、临时存储费以及二次搬运费等。需要注意的是,构配件体积一般较大,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相比,通常会产生较高的运输费用。由此看来,运输机械在选择时应考虑实际的运输规模,有针对性地进行装车布置。同时,高效合理地调度车辆,提高装载率,从而减少费用。运输距离是决定运输成本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运输距离过长,不仅会产生过高的运输成本,也增加了构配件在途中损坏的风险,所以优化运输路径是提高运输经济性的重要方式。对此,本文选择运输机械的选择、车辆调度以及路线合理性三个指标来考量运输因素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
2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
2.1装配式构件生产成本
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养护完成后要将配件运至现场安装。现阶段由于建筑工程规模较小、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影响整个安装过程的费用。预制构件生产影响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人工费。当前,我国装配式住宅领域人才稀少,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构件生产过程中,由于专业人员经验不足,且没有培训施工人员,因此,在施工期间造成成本流失。同时,施工期间现场人员流动性大,人才培养费用需要重复增加,导致当前装配式建筑规模不能全面发展,影响人工费用的支出。(2)现场原材料的使用情况。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是根据钢筋配置基础的探讨,但节点的钢筋数量在用料方面有所不同,再根据预测过程中预制构件节点连接处橡胶板会增加30%以上,因此,影响整体成本。(3)设备折旧费用。目前,我国采用的装配式结构项目较少,对预制构配件的需求量较低,因此,市场上要通过更新的方式解决装配式住宅的需求。构配件厂不能大量生产,供货紧张。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折旧费用和经营费用,因此,构配件生产价格持续上涨。
2.2集中采购
由原来随机性的采购模式转变为有序的集中采购模式,实现材料的合理化、规模化有序生产,减少应急性集中生产、物料库存及相关间接成本,降低工程项目整体采购成本。
2.3合理部署施工
在总承包方的统一协调、管控下,优化配置各方资源,统一施工部署,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最佳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穿插施工,节约大宗主材、周转材料等资源,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2.4明确业主职责
业主只负责方案功能、规模、质量、进度把控;技术方案、管理方案由工程总承包方制定,将各参建方的目标统一至项目整体目标中,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设计、生产、装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节约,从而降低成本。
2.5合理的运输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运输成本
在制定运输方案时,需要结合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交通情况以及实际施工进度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合适的运输车辆及调度方案。为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可以选用横装或者平装的方式,对于先安装的构件可以置于靠近外侧或者上侧的地方以优先卸下。另外在运输之前,应当提前熟悉路径,掌握途中经过隧道、桥梁等的限高及限重要求,预先制定针对性方案。为避免构配件在运输途中损坏导致成本增加,可配备专用垫木以及运输架等保护工具。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时,应当考虑其自身技术特点以及预制构件的到场时间,采用合适的垂直运输机械,改进灌浆等施工工艺,从而提高现场管理水平。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在于准确拼接,这需要各工种统一协调以及吊装及交叉作业的有效配合,只有成熟完善的装配体系才能确保接缝精度。因此,装配式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组织管理的重视,增加各工种间的技术交流,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2.6加强竣工验收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影响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合同费用,二是现场签证费用。此过程中成本与市政造价息息相关,而签证单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调整依据,需根据签证的真实性,结合现场实际需求,确认是否存在重复现象。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竣工期间,统计与核算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做出造价处理,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在此过程中,签证单需要真实性,装配式建筑质量验收标准需要更加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竣工阶段没有控制好造价,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提高成本。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强竣工验收管理工作,更要做好全周期施工造价管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过程中,要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有效控制技术成本,遵循成本控制原则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装配式建筑设计、运输等方面的有效调控,提出更全面的管理方式,降低建筑成本,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红,张艳霞.装配式建筑价格补偿机制研究[J].建筑经济,2016(9):77-80.
[2]赵彬,牛博生,王友群.建筑业中精益建造与BIM技术的交互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5):482-486.
[3]仲臖怡,郑珂,张梦薇,等.建筑工业化视角下工程总承包商精益采购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60-62.
[4]李萍萍.装配式PC构件配送成本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