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吉林省通化市东风小学校 134001
摘要: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有很多种当代最为流行和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则是其中最为有效和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之一。在整个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工作当中,需要教师根据其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相应的进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自主掌握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和独自进行语文阅读,从而有效提高其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探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探析
引言
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倒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小学作为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的首要阶段,在为学生奠定学习习惯的基础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概述
阅读习惯是其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语文文章学习方式之一,一般包括阅读方式、程序、方法等一系列进行相关语文阅读的文章方法,使其整个学习行为更加具备科学合理性,以这种最为本质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有着更好的学习程序,同时,帮助学生相应的建立起合适的思维趋向,最终起到提高其整个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效果,促进其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化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创新意识,他们普遍认为只需要关注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在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讲解各种语文阅读知识和技巧,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没有结合学生反馈的需求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改善教学内容与方式,这样一来势必难以激发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降低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理解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未能散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阅读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形式化会让教学目标变得更加模糊,难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试教育导致阅读观念的功利化
阻碍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一个因素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主要教学体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过分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学习深度。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会使用机械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应付考试,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真正实力的提升。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过分追求成绩的提升,对于阅读的深度有所忽略,语文教学中功利化阅读观念十分盛行,学生也无法养成一个健康的阅读习惯。
三、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探析
(一)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充分挖掘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意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也要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制订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拓展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把握能力,使学生在运用中有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性格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和强化,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增强学习动力。
(二)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受到个人年龄和阅历状况的限制,在理解与表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这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内容选择时更多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其心理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阅读篇目推荐,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状况。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生所选择的阅读内容与其阅读能力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协调效果,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小学生读物市场管理混乱。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推荐真正有内涵、高质量、易理解的读物,使小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有更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开展活动,活跃氛围
在传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往往把阅读当作课上的一个环节,或者课下的一项作业,从来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专门进行课文的阅读。这样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带来“阅读不重要”的一种心理暗示,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善于为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慢慢静下心来,将注意力真正完全投入在阅读上。并且教师要注意,阅读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像每周五下午2:00~3:00,这样固定阅读时间,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四)发挥教师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养成阅读好习惯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的示范引领。要利用学生对教师喜爱、崇敬的天性,以身教重于言教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自身应该对阅读有兴趣、懂得阅读,并展示出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读书种子”。这样,你的学生自然也会喜欢读书。其次,语文教师应当经常向学生推荐新书、交流阅读感受。再次,教师要做好关键之处的点拨。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体味读书的穿透力、提炼力。我认为要实现以上目的,一靠提高课堂阅读的品位,二靠循循善诱,以自身的阅读经验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靠情境设计,即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阅读。
(五)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合作
教师要能够辅助家长,让家长陪同孩子完成更多的亲子阅读。毕竟家庭氛围对于学生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等方式给家长传授一些阅读的重要性,或者是阅读方法的信息,能够同家长一起完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再有,就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鼓励学生上台讲一讲昨天在家阅读的内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之,阅读的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因此教师要教他们读到有字之书,读懂无字之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读书人,做一个拥有读书好习惯的
幸福人。小学语文教学在我国的教育阶段当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其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应的进行一些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其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叶志斌.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76-77.
[2]毛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3):75.
[3]廖敏.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191-193.
[4]伞秋凤.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探究[J].黑河教育,2019(11):44-45.
[5]杨幸福.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探略[J].学周刊,2019(3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