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周婧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周婧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理知识,锻炼学生思维品质,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文化”这一概念正在逐渐普及,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正确认知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情况,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必须放在“数学文化”的广阔背景中,才能有效凸显出灵动美妙和生机盎然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只有将数学文化有效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
2 数学文化的价值
        2.1 数学文化具有美育价值
        研究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与其他文化不同,它还具有美育价值,能够在提高数学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数学美作为数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作为研究的内容,也是数学研究的目标。数学表现的主要形式包括数字符号、概念命题等,这些内容的抽象性很强,但是在研究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数学的美,如对称美、简洁美等,数学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美的过程。数学文化承载着数学美,这样的美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2 数学文化具有智育价值
        数学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及数学思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家生平、历史故事、科研成就等,其中不乏数学家科学探究、努力奋斗的经历描述,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提升小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理想。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应试教课偏离学生需求
        随着我国中考、高考试卷的难度逐渐提高,教师和家长们也在无时不刻地催促着小学生学习,从而导致小学生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与日俱增,最终使得有些小学生会逐渐产生厌考情绪,还有些学生因过度疲劳留下病根。由此可见,多数小学校园给予小学生填压式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而且没有关注到小学各个学生的学生需求,这就使得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继续扩散,从而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最终降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3.2 没有重视学生主体
        在许多小学校园中,尤其到小学高年级时,大多数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节奏越来越快,教授课本内容时也是挑重点讲解,虽然这有利于为小学生做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往往使得小学生的思维总是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使得逐渐地积累不懂、不会的知识点,从而没有清楚理解课本内容,这样就会导致这些学生不得不的花费额外的课余时间去请教同学或教师。而一般在小学中的课余时间为十分钟或三十分钟,因此这些学生只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寻找同学或教师请教。不过,由于同学和教师经常不在教室或办公室内,这就使得这些问题一拖再拖,加之数学课的课堂推进速度又快,因此这些问题就在这些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中层层积压,从而最终使得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逐渐下滑。


4 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
        4.1 融悠久的数学历史于课堂
        数学学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大家对数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历史源远流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这是彰显数学文化人文价值的必然要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数学发展进程中的经典故事,通过趣味讲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举个例子,在学习“平面图形——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历史故事融入课堂。圆周率π的精确数值关系到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为此,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圆周率π的具体数值,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祖冲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优化,利用“割圆法”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可见,有效融入数学文化,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从祖冲之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中感悟到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汲取一种精神和力量。
        4.2 掘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于课堂
        现行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都力求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属性,在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中,通过“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了许多数学的趣事、轶闻,如重大数学发明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涵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美妙的数学世界。此外,除了这些外显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师更应独具慧眼,深刻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凸显数学文化的丰厚意蕴和人文价值。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教师就充分挖掘了浸润在“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发现的精神及“比”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比”产生的现实意义,即探究现实情境中照片的像与不像的问题,沟通了数学与生活。同时,教师设计了选择1∶80和1∶100的蜂蜜水及找生活中用3∶4表示的情境,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现了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
        4.3 利用数学文化思想,培养学生数学精神
        数学精神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可以加深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精神广义上来说,就是人们在数学实践中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众多方面,体现为批判思想及严谨的科学精神等,在这其中数学理性精神是精神核心,数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理性精神的一部分。数学中所蕴藏的理性精神能够指导和激发人类思维,最大限度锻炼和发展人类思维。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其中的内涵和思想,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其养成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是新时代小学数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保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从数学美、数学历史、数学应用等多个角度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包静.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109.
[2] 吴瑕.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75.
[3] 包静.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78.
[4] 田洪权.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46.
[5] 陈宏云.浅谈“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文化价值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