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王景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通识教育理念的普及
        王景
        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通识教育理念的普及,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方向转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以帮助推动中国数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实施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途径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讲解去学习,跟着教师的解题思路去解答问题,这一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但是也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平庸。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1 数学思维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意义
1.1 培养数学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更加灵动
        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中,能够更加灵动地开展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培养数学思维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了解更深刻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思考活动,潜移默化地加深其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弱化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阻力。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途径
2.1 将讲课的方式多元化
        很多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不管讲解的是什么内容,都是运用同一个讲课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带给学生新鲜的学习体验,而且学生对一节课的流程全部都熟悉了之后,就只会按部就班地上课。由于数学思维是具有综合性的,所以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法难免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将自己的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新鲜的学习体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学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跟得上教师讲课的步伐去迎接新的知识。例如,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位置与方向”章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表述有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以前在学习这一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只是会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练习题来学习,其实这一个知识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与其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来认识这一知识,不如带领学生一起到校园里面去感受位置和方向,所以,在学习到这一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面去亲身实践。
2.2 做好教学主体的转变工作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数学学习开展的核心是教师,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扩散,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僵化,弱化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鉴于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即是做好教学主体的转变。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灌输式教学。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注意留有适当的空白,让学生自行思考,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活动空间,从而促进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工作。
2.3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会一味地让学生去做练习,认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才需要的,其实不然。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若是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弄清楚数学中存在的逻辑顺序,并且能够用语言叙述出来。

而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更应该把握好这一个机会。在起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由浅入深,给每一名学生都制订一个比较适合的学习计划,打消学生心中对数学的恐惧。例如,在小学的数学教材“分类与整理”章节中,最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将给出的物品或者是数字进行一个整理分类。因为很多物品的分类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的,所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着自己的理解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但是当学生在分类之后,应该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这样分类的标准到底是因为什么。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些比较简单的分类,让这些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进去表达自己的感想。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逻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
2.4 做好师生关系的改善工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等级明确的师生关系也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较强,不敢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测,生怕出现错误后受到教师的批评,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笔者以为,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性,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即使学生的想法有错误,也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否定,教师应首先赞扬学生敢于思考的做法,再对其错误进行指正。
2.5 重视应用题的解答
        学生在学习到了数学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应用,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解答应用题。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考验,学生首先就要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力从应用题的题干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套用自己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才能够解决一个应用题。所以,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应用题的解答,在平时的应用题讲解中,应该重视的是学生是否真的已经将这一个应用题吃透了,而不只是一味地重视讲题的数量。学生若能够将一个类型的题目吃透之后,就能够很容易的做到举一反三,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也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散自己的思维。例如,在小学的数学教材“折线统计图”章节中,有很多应用题,一些教师在讲解到与这一个知识点有关系的内容之后,只是告诉了学生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却没有告诉学生在这一个应用题中为什么要这样画,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听懂,但是却不敢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时间久了,就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小学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一步步地探索问题的最终真相,而不是直接就告诉学生接下来应该这么做。
2.6 做好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由于数学思维是具有综合性的,所以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法难免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学生首次接触到了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概念,空间几何体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通常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来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具现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重要的,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提供个了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很好地利用起来。
参考文献:
[1]马育才.小学数学口算有效教学实施的措施[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
[2]蒋和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研究[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3]康利军.依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
[4]武银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技风,2020(11):86.
[5]赖发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20(12):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