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珊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小学 710032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增进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全新定位与理解,尤其是于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更是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真正实现减负提质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减负提质进行了具体分析、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期能更好的于实践中探究总结提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减负提质;评价方式
引言: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其教学主要目标就是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就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进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教学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固有思维,往往导致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认真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再加上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思维及学习能力都有一定差异,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没有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的分层,而是为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习题和作业,其效果可想而知,不仅会阻碍优等生更好的发展,还会让“学困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其学习跟不上整体进度。
(二)教学方法没有及时的更新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的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严重的限制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教师不应该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和动画等的播放能够让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
当前,教材的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施行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但基于教师个体的技能素养的因素,一些教师虽然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但在教学框架的构建方面依旧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多媒体没有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生实际学习兴趣偏低,继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学习效率随之下降,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减负提质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是源于生活,更是高于生活的,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单靠教师课堂上理论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如教师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可以利用具体的教具或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圆锥给圆柱注水需要注3次才能注满,学生就会直观地观察到在高和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这对学生记忆、理解公式也很有帮助。学生在解决此类应用题时脑海中也会联想到这一幕,便于解题,有助于学生立体思维的建立。
(二)营建开放式教学氛围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来,教师和学校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首先,教师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开放式教学,避免对学生思想上的束缚,使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发展,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于将数学课堂转移至室外,在活动中观察、测量、记录、核算等等,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三)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
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的计算公式,或是进行习题的分类梳理,大多学生利用公式、套路可以解答题目,但题目稍有变化就出错了,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真正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而运用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方式就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真正学会熟练解决应用题。如这题目:梨和苹果的总数目为12,已知梨的数量为苹果的1/2,求梨和苹果各有多少个?这样的题目通常解题方法常常采用设未知数x的列方程的方式来解答,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答时,不采用方程解答,而让学生探究其他的方法。那就有学生运用推论法把梨和苹果分为3份,梨一份,苹果2份,正好与题目相符,还有的学生把苹果看成单位数量1,梨是单位数量1/2,从而进行题目的解答。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法都可以找到答案。一题多解能够体现了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能开拓学生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设计数学应用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应用题的问题变化,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策略,拓展合作探究模式
在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构建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某鸡舍的一面靠墙,另一面使用高度为2米的铁丝网制成篱笆,总体呈现出半圆形的状态。测量得出,该半圆形鸡舍的半径为3米,那么篱笆的周长为多少?当铁丝网每米单价为3元时,制成该篱笆需要花费多少钱?为解决这道应用题,教师可开展如下活动:第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来组建多个学习小组,保证所有小组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第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结论。在上述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可提出多个子问题:为求取半圆形弧长,需要明确什么条件,使用的计算公式有什么?依托已知条件,能否求得半圆的周长,运用什么公式?求取篱笆花费时,需要的条件为哪些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一步步得出答案,获得更高的成就感。第三,教师巡回指导。不同学习小组、学生个体在讨论中会形成个性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能够第一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第四,落实多元化评价。在保留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入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并将讨论过程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以便更加客观、准确、真实地完成教学评价,为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结束语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宗立嗣.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37.
[2]燕明霞.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实践[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95-696.
[3]朱日清.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思考[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48-1049.
[4]曹学平.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543-1545.
[5]杨英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