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增效减压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赵丽
[导读] 减负大背景下,教师和教育机构对减负有着较大的误区和认识,
        赵丽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中学    677700
        摘要:减负大背景下,教师和教育机构对减负有着较大的误区和认识,本文主要从转变历史教学观念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探寻问题,提出具体的增效减压措施,以期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增效减压
        减负是减轻学生产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或者在此期间减轻学生由于学习产生的巨大心里负担。通过减负能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活动的实施,然后推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身心健康得以保障。但目前随着减负的逐渐深入,很多家长十分担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否也意味着降低教学质量,于是很多家长在减负措施结束后,自己为孩子请家教或者购买教辅类图书,布置作业等,导致孩子虽在学校的负担减轻,但是实际家庭学习负担却加大。本文就探究历史课堂教学进程中,如何通过减负增效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得到提升。
        一、转变历史课堂教学观念
        减负初期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减负的概念。第一,学生需要承担正常的课业负担,不能把减负理解为学生一点学习压力都不能承受,那么学生学习的目的将何在;第二,减负时需要确保减轻负担但教学质量不能下降,不能为减负而减效,因而要求在减负的前提下满足课堂高效;第三,减负要以学段为异,需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开展不同的减负,如果减负时只是减轻一部分学生的负担,让另一部分学生还承受压力,那么减负活动的开展也将无任何意义。第四,减负不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需要保障教学效率,让学生缩短学习时间,但不影响学习质量。基于此,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将获得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也会日渐明显。
        二、转变教学方法和历史学习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
        教师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的发现、探讨和探究新的学习方法,进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就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由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在学习人教版《南京大屠杀》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联系当前日本社会环境,探寻日本人对这段历史的态度,并让学生谈及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有自己良好的认知,并且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感悟。有的学生说:老师,既然日本和我们国家有着战争的仇恨,但是为什么两国之间还有贸易往来,我们可以不和日本合作。此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历史是过去的,我们要牢记过去,展望未来,两国有过战争仇恨不假,但两国现在的经济贸易往来的加强,是推进两国关系维持和平稳定的基础。不能因为日本曾经侵略过我们,我们就和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有这种狭隘的想法,国家就会没落。教师此刻可以继续提问中日关系问题,以期引出现实内容,让学生理解当前更多的国际形势。开展此类教学方法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能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同时,对历史学习兴趣大增,学生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学生会主动学习,故此,历史学习效率自然而然的增大。
        2.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
        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前,教师可以先尝试自主学习,即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找到简单的问题,然后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能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独立学习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后,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试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小组讨论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另外一方面能够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运用简练的语音讨论历史问题。比如“蒋介石为什么要阴谋发动内战”或“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参与重庆谈判的真正意图”等,通过串联这些知识点,让问题串成一条线,引导学生在关键问题上说出见解,特别是对于小组中问题不完善的部分,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查互查,提高学习效率。


        3.当堂测试和总结
        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后,需要将的重点知识进行提炼,编写成测试题对学生进行小组测试,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情况。特别是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掌握;另外一方面为巩固相关知识内容,需要在课堂上解决本课的作业或者相关练习,课下尽量不要给学生留更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时减轻课业负担。如在在,《内战烽火》教学活动开设。教师需让学生先明确课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探寻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挥,并在锻炼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技巧或者方法,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能减轻学生的当前的课业负担,真正满足增效减压的教学效果。
        4.与历史故事教学相结合
        为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入了解,就要结合历史相关教学故事,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历史故事结合开来,学生在趣味故事的影响下,对历史学生有着深入认知,也能借此提升学生自己的学习效率。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极为广泛应用,但是如何更好的进行故事讲述是一项并不简单的事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老师的故事讲授就更需要技巧和方法,这对教师的历史功底和精妙的语言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故而对教师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故事是否精彩,能否引人兴趣,悬念具有重要作用,在故事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事件进展的关切心情,利用初中生特有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作用。例如:教师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故事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来设置悬念,国王都是处死别人的,为什么查理一世反而被别人处死了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在后续的历史授课中找到其疑问的答案,借助于设置悬念的手段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寻找答案的主动行为,从而提升故事化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语音博大精深,而教学语音更是一项艺术,尤其在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教学方法中,把故事讲得精彩、讲得牵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音的运用,因此提升教师故事化教学水平,主要是提升教师语音的感染力和教育力,在此要求上,教师应不断的吸取历史知识,使自我具备深厚的历史功底,能够旁征博引,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语句。如:在讲述秦朝末期的政治腐败时,教师可以通过自我的知识储备将其腐败的具体故事讲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沙丘之变和指鹿为马的故事,具体、形象的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政治腐败的涵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历史功底是尤为重要的。另外,历史教师也有培养幽默的课堂语音运用,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学生通过故事,能找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学生喜欢历史,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很轻松,也能达到增效减压的学习目的。
        历史学习需要借助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繁杂的知识内容都收录到自己的大脑中,使学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安排学习和生活。另外,减压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本文运用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增学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23):14-15
        [2]  周昆    论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1):12-13
        [3]  张来凤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华中师范大学2011(19):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