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改变教与学,打造高效课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黄海波
[导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
        黄海波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若想充分发挥地理的真正价值,就必须改掉以往简单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地理课是自然科学的一科,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考试又考试,学生对地理厌烦,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宁冈中学历来有专职的地理老师,我刚来的时候压力大,其他老师教的好,提醒我应该努力。我注意上课调节学习气氛,跟学生有共同话题,要和蔼可亲,顺便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说地理很重要,毕业后实用。比如天气与农业,交通与开车,旅游与地图,做生意与运输,开发与环境等等,学生听的感兴趣了,也爱上了地理。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在授课的时候,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民族》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民族精美的美女服饰图片,学生看后大为惊叹,想不到中华民族这么美好,我又展示了民族艺术的部分短视频,了解民族的世界文化遗产,这节课,学生深深的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和灿烂感到自豪。 我说将来去全国各地参观旅游,了解民族风情,就要学好地理,学生于是对地理的兴趣大增。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初中生来说,该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挖掘地理的魅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我在复习课公开课《看图答题》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看图,从图中了解各种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图片,接下来引出几个问题,学生分析后可以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回答,正确率高。然后我又展示摘苹果的动画游戏,回答问题有奖,奖个大苹果,结果课堂更加活跃。之后的翻板答问题游戏达到课堂高潮。在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评价机制,重拾学习信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评价机制,要让地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的自主评价,都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
        我从来不吝啬表扬,我赞美学生。我说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你们的存在就是上天给的有用之才,还鼓励他们,每个人都聪明,能力也都有,分散在不同的方面,学生最能感受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会变为动力。对于过错,我们也应该指出,让他们明白改正。我们也要有包容之心,多花心思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从而,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以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