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
临县高级中学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践行议题式教学模式。本文将从议题生活化、议题时政化、议题情景化三个方面对议题式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议题生活化;议题时政化;议题情景化
引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唤醒了无数教育工作者,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其中,活动性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议题式教学作为活动型课程的一种重要方式,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但根据笔者的调查,当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只停留在对议题式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接受上,在课堂教学中并未真正践行议题式教学,还未真正认识到议题式教学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意义。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意义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通过设置无标准答案的议题,以思辨的方式推进教学。很多老师认为议题式教学要开展调查研究,课前准备不少资料,浪费很多时间,远远没有灌输知识点、搞题海战术来的有效。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长远来说是不可取的。而议题式教学对转变教学方式,构建新型课堂模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入议题、开展议题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议题式教学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对议题式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尝试,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开展议题式教学。
二、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议题生活化, 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给我们设置生活化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的社会实践,把议题带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对身边事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从我们身边的婚俗看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议题。针对这一议题,我提出几个问题:
1.我们传统的婚礼中包含哪些传统文化的内容?
2.哪些美好的婚俗被我们继承下来了,继承下来有什么意义?
3.婚礼中的哪些糟粕依然存在?如何正确看待身边的婚俗现象?
有一位同学的讲述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她讲述了她在闻喜县的亲戚家参加一场婚礼的见闻,她认为婚礼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值得我们保留下来。如闻喜婚礼中的祭祖现象,新媳妇娶进门首先要拜祭祖先,传统文化的中孝文化的精华代代相传,被继承下来了。婚礼的每个场合都挂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如祭祖的对联“华夏陈裔九千万,尧舜血脉三千年”传达了子孙兴旺、家业昌盛的思想。
婚礼现场的对联十分醒目,把一对新人的名字都嵌套进去,寄予了美好的期望。两位新人的爸爸都爱好书法,婚礼上互相赠送给对方书法作品:“龙凤呈祥”“百年好合”、一幅家和万事兴的条幅挂在客厅,十分醒目。我在此补充:从婚礼中我们看到课本上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了传统文化的表现意义等知识点。学生提出婚礼闹洞房时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需要改造剔除。于是我趁机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点---如何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二)议题时政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思想政治课有浓郁的时政色彩,我在课堂上力求把最新的时政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前5分钟开展时政演讲,讲自己关心的时政新闻、国际形势,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在对社会问题的讨论思考中,从而获得普遍的政治认同,培养公共参与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位学生给大家报道了“港珠澳大桥通车”这一新闻。我突然产生了灵感,把这一新闻用到<意识的本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请同学们观看港澳珠桥通车、港珠澳主体工程的视频,提出议题:港珠澳主体工程为什么是桥-岛-隧联合?并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下面问题:
(1)全是桥的方案为什么被否决?(2)全是隧道为什么不行?(3)港珠澳大桥为什么必须采取桥、岛、隧为一体的设计方案?(4)上述三个问题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学生经过讨论分析,明白了航道畅通、航空限高这样的客观存在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在人脑加工厂的加工下形成了桥、岛、隧一体的意识。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明确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我又给学生介绍了桥、岛、隧一体的意识的形成过程,最初几个工程师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如全是隧道、全是桥等。对此我又提出问题: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三)议题情景化,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中可把案例故事、情景剧、小品游戏等引入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在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一课,以“高中生应该不应该带手机”为听证议题,听证会上教育局代表、教育专家、学校政教处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家长代表都依照程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列。两位学生代表持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用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一位同学认为高中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用手机来查阅学习资料,提升自己。另一位同学直接反击,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学习,不一定要用手机,还列举了手机进课堂带来的种种弊端。几位同学还表演了情景剧<手机--爱上你是我的错>,这一情景剧以一位同学沉迷于手机导致学业荒废的故事为内容展开表演。通过活动学生明确了带手机的利弊,明白了要趋利避害,科学对待手机,树立了理性精神。此外,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的民主体验,提高了公共参与的能力。
三、结语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议题、贴近学生思维实际的议题,把议题式教学不断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深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东: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2019年1月
2.鲍宇超:思想政治课的议题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