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才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形成校本课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促进初中班级管理高效运转。
关键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初中班级管理 校本课程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二.初中班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实践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以学生为中心”民主自管和科学评价课程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对学生的评价以学科成绩为单一标准,缺乏全面考查;对班级管理是管住、治理,缺乏互动、引导。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在班级管理中起主导、引领作用。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应该共同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实行民主、协作、互动式管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实行轮流制,半年一换。班干部轮流值日,行使班长职责,填写班务日志,同时每天还有一名由学号顺序编排的学生参与值日。这一点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素养落地的有力体现。
班级公约由学生提交,全班整合,集体讨论通过。对于违反班级公约的学生,由他自己写一篇日记,要求写出事情经过、反思等,对于违反公约比较严重的学生,还要求他自己提出惩戒方案并实施。全班学生每周完成一篇周记,对自己做出评价,提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是班级管理努力的方向,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
2.“一天到晚的三课程”的提升学生的素养
首先,开展“每日一歌”课程:每天早读前10分钟,由英语课代表在教室播放英文歌曲,每周固定一首歌曲,一周之内循环播放,下一周更换歌曲。用优美的音乐唤起学生对英语的热爱,用流行的歌曲引领学生走进英语,用每天最容易流失的时间来“零存整取”,从而帮助孩子们积攒学习英语的。听英语歌、看英语歌、唱英语歌,逐渐掌握英文歌曲中的单词和寓意。逐渐提升学生的素养,同时为了保证“每日一歌”课程的有效进行,每学期末要进行小组英语歌曲合唱大比拼,同时进行现场直播,所有家长在手机上都能看得见,通过合唱比赛这种隐性的评价方式来保障该项课程有效运转。
其次,开展“写一手好字”的课程:每天下午第一节上课前15分钟,让学生拿出书法练字本练字,同时播放优美动听的轻音乐。音乐+书法=专心安静!每天下午第一节课是学生最容易困乏的,也是学生到早教室后最易走动和混乱的时刻,所以把这个时间段抓住,利用好,开发好,有利于存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到了傍晚,开展“唐诗宋词”课程: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让学生更容易走进唐宋文化的辉煌岁月,放学前由语文课代表播放《唐之韵》和《宋词鉴赏》视频。给学生视觉盛宴刺激,解读员标准而饱含激情的解读,让学生能很快进入诗词意境。
3.开展做人课程,发挥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必备品格
这里的品格指的是真诚、善良、勤奋、勇敢、豁达、坚毅……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在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的教育内容的同时,也有文明礼仪、孝亲敬长、是非辨别、诚信爱国等德育内容,使得班级管理在服务学科教学的同时,承载了育人的功能。但是,品格教育程度不够,也不全面,离核心素养要求距离还很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注重品格教育,发展核心素养。(1)挖掘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变学科教学为学科教育;(2)教室墙壁上布置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在教室宣传橱窗上设立每日一句名言警句、历史上的今天、自省自查日记选载等;(3)班上出现不良倾向时,及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素材的选择、辨析要点的确定,既要考虑矫正不良思潮,又要确立品格教育目标;(4)组织班级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实践活动;(5)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锻炼,有针对性地落实品格教育目标。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域下,积极开展有关班级管理的校本课程,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提高学科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班级管理模式,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学习方法、优秀善良品格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大慧 姜怀楚 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班级管理 [J]《基础教育论坛·上旬》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