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李培元
[导读]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中职相关领导和班主任而言其担负的责任更大
        李培元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巫山  4047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中职相关领导和班主任而言其担负的责任更大,除了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工作,真正的实现中职生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中职班主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专业成绩上面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落实,在德育教育工作上面没有落实创新活动,使得中职生德育水平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本文针对新时代下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路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教育工作;创新思路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时期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德育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为了进一步有效开展中职德育教育,要求教师转变工作模式,认识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意识的对现有德育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展开探究。
        一、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缺少有效沟通
        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因为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教学习惯,这些习惯长时间形成比较难以改变。所以很多教师会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也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指导,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在课堂中以授课为主,这样并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落实,教师很多时候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完成德育教育工作,无法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虽然对教师的一些观点学生可以接受,但是教师不能够深入的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流,当学生有了一些问题和自己的看法时也不能够及时的表达。德育教育的开展其实就是应该建立在互相沟通的基础上的,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影响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德育教育工作没能够落到实处
        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成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成绩,教师对于学生考试成绩更加关注,忽视了德育教育。学校会布置一些德育教育的任务,但是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这些任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面,很多时候在指导中往往一语带过,使得学生也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只停留在了表面。虽然一些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主要是灌输式的讲解一些德育知识点,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甚至有的班级会将文化专业课取代德育课程,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并没有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三)缺乏对学生正确认识
        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还是注重学生的成绩,所以一个班级也会把班级学生整体成绩看的更加重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印象很多时候也是通过学生的成绩进行判断的,给到了关于成绩方面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甚至有些教师会把学生成绩和他们的道德品质挂钩,对于学生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这个情况下开展的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所以获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也自然影响到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创新策略
        (一)班主任要能够以身作则
        要想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必须要能够对教师充分的信任,只有学生相信教师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德育工作顺利的开展。一方面班主任要能够做到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的依赖。班主任一旦承诺给学生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

比如班主任之间也会开展一些评选活动,而如果在评选之前班主任承诺学生自己获得奖励后也会奖励学生,那么在自己真正评选上了优秀班主任之后就需要给到学生奖励,要能够说到做到。如果教师连自己承诺给学生的都不能够完成,那么今后开展的工作也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学生的配合。学生也会对班主任的德行产生质疑。不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从细微之处做起。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善于从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影响和引导学生。作为教师也要足够信任自己的学生,放手让学生管理一些班级事务,相信他们的能力,如果班主任对班级的学生都不信任,会容易伤害到学生脆弱的内心,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自己信任的程度。而且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也要能够善于鼓励表扬和肯定学生。对于中职生,很多都在之前的学生没有得到很大的认可,就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给到他们足够的自信心,在这种信任和认可的支撑下才能够进一步途径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注重从细节处入手
        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定要从细节处入手的,一方面可以开设专门的德育工作相关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到主题活动中进行讨论,另外一方面也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或者当前社会热点话题来进行共同的分析。在学校教师要从积极地事例中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道德行为,也要从一些负面的教训中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宣传。也可以一天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班级的总结和反思,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时时刻刻都能够让学生保持警惕,为学生敲响警钟。另外在平时也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借助书面或者口头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也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些德育方面的文章,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心得,提高学生对德育的关注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针对性的完成德育工作内容和开展形式的安排,这样往往可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针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指导,坚持因材施教
        一般情况下德育工作往往是在全班开展的,但是也需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中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性,有些学生在思想还有行为上面容易出现问题,为此教师就需要及时的观察到这些学生存在的错误的行为,针对性进行交流和谈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纠正指导。除了面对面交流,为了能够减轻学生交流时候的压力,教师也可以借助当前网络语音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作为班主任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方案设计,通过向学生家长等了解情况,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才能够贴合学生的心理开展德育教育,才能够避免片面的指导,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四)德育教育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
        为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中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在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和主题。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比如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明星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讨论案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得指导变得更具有说独立。另外教师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语言上面也要尽可能吻合,要能够达到逐步渗透的效果,这样才更容易和学生产生共情,内化学生思想,这样的德育教育效果才是明显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中职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班主任德育的创新是学校德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班主任要继续探索多种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新模式,才能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敏真.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2]金之纯.中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漫谈[J].新课程·上旬.2014.
        [3]张步清.中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师.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