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周赛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体育新课标的颁布
        周赛
        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洪塘学校 41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体育新课标的颁布,建构高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实施课程教育目标成为了广大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改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边缘化”地位,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着眼于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师素养、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活动开展六个层面,探析提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的健康意识日益薄弱、身体素质日益下降,更致使我国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上。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实施“体育”的重要课堂,其教育作用不容忽略。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响应教育需求,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对策提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效性,这样才能够满足教育需求,发挥体育学科教育功能,达到“育人”目的。
        一、教学实效性概述
        实效性,具体分析可以从字面含义入手。“实”。便是行为立足于社会实际,内容实在、功能全面且实用的表现;“效”便是指行为有效率、有效果、有时效,能够顺利达到行为目的的表现。
        体育课堂上的实效性,则是指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行为的落实,从而满足新课标的教育要求,有效达到体育课堂的教育目的,实现师生之间的双重协调互动,发挥体育课堂的教育价值,实现成功教学。
        二、提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在充分理解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提高中能够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效性,就必须从宏观层面上入手,整体看待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优化每一环节,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提升教师素养,是教学实效性提升前提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进而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做好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前提保障。
        (1)加强自身修养改造,端正教学态度,明晰教学责任: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积极的教学态度,才能够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与健康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还需要饱满的热情、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鲜明的个人教学魅力,这样很容易在责任感的驱使下进行有效的教学,保证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2)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迎合教改需要,提升教学实效:教育在发展,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要积极参与培训活动,洞察教材理论大纲,分析设定教学目标,以教学能力做支撑,响应教改需要,提高教学实效。
2、完善教学管理,是教学实效性提升保障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而的顺利落实,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尤其是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体育与健康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素质教育的深度开展,更要求学校必须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首先学校必须保证中小学课堂体育课时数的开展;其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监督和管理教师的科研工作;其三学校应当定期做好体育课的监督检查工作,以从完善的教学管理角度做教学实效性提升支撑。
3、丰富教学内容,是教学实效性提升切入
        在过去,中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就是跑步、跳远,对体育项目的了解较少、体育规则认知较少,更别提体育精神在体育课堂的有效传承。

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就必须基于体育与健康教材做教学内容的丰富。为学生全面的打开体育世界,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开拓学生视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育魅力,进而爱上体育。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要以教材为切入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要基于教材,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重手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教材内容的补充。
        如在学习“篮球运动”时,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所包含的运动损害健康知识,相互联系,让学生熟练掌握在参与篮球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运动上海以及应对策略,这样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丰富与整合,也能够提高教学实效性。
4、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实效性提升实施
        教师要创新体育与健康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机械式训练”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给学生新奇的体验,同时能够将学生放置在课堂中心,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教育发展下有诸多的新式教学方法都适合用于体育教学课堂,包括小组合作、游戏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考虑学生的体育素养基本情况做教学方法的选择。
        如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很容易在体育运动之中产生枯燥感受,注意力不够集中。游戏教学法便是最适合开展体育锻炼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体育课堂,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
        教师可以在准备活动阶段利用体育游戏,改变过去的慢跑热身环节,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之中打开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可以在教学环节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游戏的开展,如在进行速度训练时可以开展“接力跑”、“撕名牌”等多项活动。都能够让学生以饱满的姿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体育课堂的实效性也会因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有效提高。
5、改变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效性提升总结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将过去的结果式评价改变为过程性评价,同时融合鼓励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自信心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冲破自我,在有效的评价之中实现体育精神的传递。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鼓励,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这一点,善于发现学生在体育运动之中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他虽然身体素质较差,但他充满毅力;如有的学生虽然反应能力较差,但跑步速度快等。这些都是学生的闪光之处,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基于此进行全面评价。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这一评价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细致、全面地审视自我,找到自我身体素质发展中存在的漏缺,进而补充。从侧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6、注重活动开展,实教学实效性提升延伸
        体育课堂并不仅仅局限在教室,教师应当注意教学的延伸开展,这也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课下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这样能够落实“终身体育”的理念,对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也有着重要作用。
        如教师可以在学校内部组建各种各样的体育兴趣小组,篮球体育兴趣小组、排球体育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小组锻炼,并且招纳小组成员。
        如教师可以定期在校园内部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如体育文化节、体育运动会等,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或利用学生的大课间、早操进行体育锻炼。都能够无声无息的将体育锻炼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相互衔接,进而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就是学生放松身心、身体锻炼、素养提升的重要课堂。教师应当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功能,把握中小学阶段学生成长发展的“进阶期”,利用有效对策,提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以支撑新课标的落实,达到体育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丽宁.新课改下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约因素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7):85-86.
[2]范翔,王光华.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探索——以成都市武侯区中国小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8(09):122-123.
[3]罗伟柱,邓星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18(11):281-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