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高技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谭晴
[导读]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谭晴
        茂名市东南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茂名  525200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是以技工学校高技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从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入手,提出一种新的、面向就业的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探讨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
一、技工学校高技电子商务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下,技工学校高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在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并没有将市场需求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对于学校来说,应当要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好学生就业市场调查,完善专业开设课程的设置。与往年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相比,电子商务的就业前景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一片光明,学生本身的专业能力发展与经济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方面的需求并不一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学生就业没有明显优势,更没有个人特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创业发展。
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完善
        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完善,实践操作技能方面偏低,学生实践机会少。理论与实际操作无法有效地结合。另外,有些学校在设置的实习课程中,教学内容仅仅是对课本的一些简单操作流程作介绍,脱离了实际的社会发展需求。学生真正掌握的实践知识很少,导致实践操作也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学生按计划参加了校外实习,但专业不对口或者所学知识没有发挥的余地,更没有专人指导,最终实践效果不理想。
3.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对电子商务课程的认知大多是通过一种表层上的学习得知的,通过自身的享受的教育,接触的教材、视频和参加培训的方式获得有关内容,对于真实的企业涉及电子商务方面的操作其实并不熟悉,实践经验不足。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而且专业教师的数量也少。更严重的是缺乏企业生产实习指导的能力,也不并清楚所担任的课程在电子商务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4.培养方向不明确
        由于电子商务学科主要是由工商管理类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构成,但很多学校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向上定位不清楚,导致学生没有特长,更没有个人特色。学生毕业后,也不清楚自身的就业方向,直接的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
        技工学校的办学宗旨是重视技能的教学,与一般学校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就注定了其教学的与众不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方针一脉相承。
        简单的理解就是引企业进入校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是就是开设订单班或冠名班,在学校内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按照企业组织架构,对课程内容进行典型任务的分解来组织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可以提前帮助企业完成岗前培训。
        三、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电子商务教学可采用一体化教学,主要是将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学生未来就业发展为导向,增强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特色,提高学生就业机遇。教学改革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
1.重设课程体系
        既然要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那么在进行重设课程体系的时候必须要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时刻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的就业大致可发分为四类:(1)技术方向,主要是从事美工、IT行业;(2)运营方向,主要是推广策划、运营和数据分析;(3)物流方向,仓库管理、发货调货,出仓;(4)客服方向,前期、中期和后期各阶段的客服服务。不同的就业方向,就会有不同的课程体系。所以在重设课程的时候不能犯错误,要根据重设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就业方向,分出不同的班级。
        同时要清楚不同的课程体系,它们的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采取,第一年统一上基础课和公共课。意思就是不管什么就业方向的班级,第一年的课程设置是一样的。在第二年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了,例如物流方向的,在第二学年的时候就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岗位要求设置课程。主要课程有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等。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发展以及岗位要求。
2.师资重组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体化教学必须由合作的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才能突出改革的意义。关于师资重组有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双向流动模式
         要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需要形成新的师资队伍和模式。作为学校,既然和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也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那么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校方就要请进来。让他们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学校也要筛选一批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加强教师的的企业实践能力。
        (2)教师积极参与讲座和外出培训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要发展,教师必须具备积极性。要时刻关注社会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动态,积极参与教学有关的座谈,提高个人的见识。外出培训,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稳定性,提高业务能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培训过程也可参观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理论和先进性。
        (3)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学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学者担任学专业指导委员。他们不仅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建设方面提供支持,同时也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专业委员会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的专家和学校教师进行研讨,分享、学习最先进的经验、最新的成果;或者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定期举行技能专业实践比赛,给予学生实质性的指导。
3.共同考核
        为了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务必要进行考核。考核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其考核内容来源于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的需要,方便学校和企业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考核可以增进学校和企业的学习交流、同行沟通,也是提高教学管理,企业验收的一种方式。更是激励学生上进的的一种方法。
        4. 强调企业重要的主体作用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要让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因为它既涉及到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布局和结构,又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完善现代办学体制的一项创新。不能让企业进入校园成为一个摆设的空壳!
        四、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的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使毕业与就业接轨。电子商务的教学改期必须要重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更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紧跟企业生产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受用人单位满意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汤飞飞.探析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40.038(2016年12月第40期)
[2]冯守宁.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3期
[3]曹佩怡.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3期



作者简介:谭晴(1985-),女,汉,广东高州,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