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亦男
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浙江 杭州 311202
摘要: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强化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期间,重视教育对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使学生树立优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可持续发展;教育
引言
全球经济增长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为此,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目前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突破,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和文件,来积极倡导相关活动的开展。目前,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公共教育政策,初中科学教学是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要阵地,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可持续发展教育概述
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形成有关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性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环境可持续发展即希望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社会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要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即消除贫困,实现代内公平的同时,还要给后代公平享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保证代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即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共同性原则,即认识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采取全球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知识、技能和观念的人才,能有效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目的是为了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促进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认知、技能和实践能力。这个概念包含几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场所是学校,参与者是学生和教师;二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受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三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
2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区域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初中教师在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
2.1更新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教师的教学活动,目前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活动仅仅能实现学生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而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才是初中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层次目标。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以往的教育不同,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多样性、实践性、区域性等特点,初中科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教师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知识的灌输,更应该进行的是可持续发展行为习惯、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灌输教学,要将课堂由封闭变得开放,让学生不仅仅在书本和课堂中寻求知识,也要在实践和体验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学生切实的实践和感受,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更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2.2开展游戏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师可抓住初中生对新奇事物有好奇心这一特征,在教学期间开展游戏式教学法。
做游戏是学生都喜欢的活动,这样一来,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深入探索所学习的知识,促进科学教学期间和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例如在学习串联与并联时,教师可在此期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资源能源节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自己来充当电源用电器,两只手当做接电线进行演示,如果在此期间有不懂的问题,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观察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湖泊等等,直观体会环境的变化,感受其中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在课堂活动中,讲到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对此不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高清图片和视频,详细了解相关知识,图片和视频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内心产生震慑力,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2.3融合案例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通常教师在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展开教学期间,都会融合相应的教学案例,所谓的融合案例就是指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真实事例或是社会中的事例为依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阐述课本中所关联的道理,使得学生可以在案例解析之中得到启发,强化自己的学习思维,这样可以有效拉近科学教学课程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距离。例如可以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之间的相关知识点,与课本串联起来讲解电能、核能等科学知识,对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性和促进作用,由此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方式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讨论、查找资料等等方式去探究,从而得到相关的结论,找出其中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这种方式学生的理解更加的深刻。
2.4实验创新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准开展的学科,在具体学习理论知识期间,会涉及到大量的做实验等活动。对于此,建议教师在此期间通过实验的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压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马德保半球实验进行创新展开教学,拿出一个矿泉水瓶,是装满水的状态,之后用乒乓球严实的盖住瓶口,用手捂住乒乓球后将矿泉水瓶倒置,然后放手,同学们会看到,乒乓球没有掉落,里面的矿泉水也没有流出来。这样通过实验的创新,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渗透,并可转到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的教育。教师要具有在教学环节各个步骤的衔接中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意识,在具体实施期间,对于突发性事件要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课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内容要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
2.5实践活动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师通过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并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一般是课外活动或校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活动,通过绘制板报、广播、宣传手册、签名活动等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了可持续发展知识,提高学生的意识,或者进行相关的竞赛活动,包括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组织相关的纪念活动,例如在植树节组织学生植树,在世界无车日组织学生绿色出行等等。
结束语
综合上述,基于当前新时期教育革新发展背景下,在初中科学教学期间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渗透的重要意义和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当前新课标下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具有实施融合教育和熏陶教育的意识,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渗透,更好地促进初中科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丛.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4(11):94-95.
[2]陈黎.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式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6):127.
[3]黄照宇.初中科学教学中贯穿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94.
[4]刘艳燕. 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