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超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省济宁市 274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艺术学校的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反思当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促进教学实践的有效进行。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现状,其次又分析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相关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几条优化对策,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
引言: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当加强课程中教学实践的力度,使学生的相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环节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教师应钻研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其趋于多元化,高效化,从而促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过程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还要保证相关实践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在当下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中,实践课程往往处于选修课的行列,且内容相对薄弱。专业必修课中也有一定的实践操作任务,但其在教学中的配比与理论知识相差甚远。这样将极易导致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发生能力发展失衡的情况。这种情况最终也将导致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毕业后也很难尽快融入企业和满足企业的商业设计需求[1]。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问题
(一)选用的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内容脱节
当前我国艺术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但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很难找到发展较为全面的人才,这是因在校内教学的过程中,艺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未及时更新,教学课程相对枯燥、死板,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往往沿用固定的教学方法,惯于进行理论的满堂灌输,忽略了实践操作等教学环节,致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进而领会理论和实操之间细微的差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很难在课堂中产生学习热情,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因为教学内容相对固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只能相对被动地接受呈现在眼前的书本知识。教师在进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时,也只能根据当前的教材进行编写,教材内容未结合当下需求进行及时的更新,从源头的角度也很难促使教师构成完善的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较为落后
因当前部分学校资金不足,无法提供合理的设计实践教学相关经济支持,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相关工艺较为落后。尽管部分学校已经开启投入建设部分具有实践性质的设施和场所,但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在校实践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与之相对的,资金短缺同样也会导致校外的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缺失。涉及实践操作的另一项活动即为校外实习,但现今多数校方都任学生自行寻找实习企业,对实习过程考核不严,致使更多的实习活动流于形式,仅简单走了过场。艺术设计讲求在应用中逐渐进步,这种缺乏严谨性和完善性的实践教学制度将导致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难以有效提升[2]。
(三)设计作品不符合当前行业的产业化发展
艺术拥有较为感性的表达形式,没有固定的范例可参照,也没有固定受欢迎的形式。教科书内容比较偏向理论,无法达到符合当前行业需求的知识延伸,最终导致学生设计作品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尽管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拓展支持,但其内容仍旧是以教材为主的相关研习。实践环节最主要的功用是将当下较为时兴的艺术理念带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不但能导致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还能导致自身艺术思维与当前行业产业需求的断层,不利于学生未来参与工作后的发展。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为保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着重实行素质教育理念,从而结合现实进行教育改革。在艺术专业教学中,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增添多项新式教学模式。时下诸多优良的教学模式都可尝试性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也应在其中选择契合度最高的方法加强应用。同时教师也应改变学生与自身在教育中的身份关联,连带互动方式和具体实践方式一同更新,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有效培养艺术素养。进行具有突破性的革新,不代表传统教育方式的内容中尽为糟粕。教师也应协助学生分辨传统艺术设计中较为实用或独一无二的知识要点,将其继续传承。
(二)更新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教学形式的突破,教师应从教育根源开始抓起,展开教育内容的更新。尽管是寻求突破的革新,也要有章可循。革新的首要要求既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应当对艺术设计相关各岗位进行一定的内容了解,进行提炼和总结,并尝试与现行教材进行融合。选择的课外素材应当保证区别于教材知识,且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和新颖性。基础知识的内容稳固后,教师可适当添加与之相关的实践操作,将了解岗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教材题目的内化编写,提供给学生进行绘画演练,从实践的角度实现教学的全面性。
(三)创新教育方法
为增强学生在艺术设计方面对自身知识的灵活应用,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进而与实践操作加以融合,实现大学生艺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融合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艺术设计知识的感受,采用场景模拟和发散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知识获取途径。如给予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内容的艺术设计任务,并限定上交时间,从而对学生实践创作的挑战。创新的教育方法应达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的目的,并由此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艺术水平的有效培养[3]。
(四)开展产教融合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最具有实用性的教育方法是产教融合,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学生可接触到当前社会切实的艺术设计需求。学校应当积极与周边企业进行合作,引导学生参加商业实训,从中获取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在相关活动中,不仅学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教师也可在此类教育模式中吸取经验,提升自身艺术水平及教学能力,并在未来的艺术教育中传述更具有实用性质的专业知识。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强艺术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产教融合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点。
(五)构建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开展的可能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可通过多种绘画软件领会多种过去未曾应用过的画笔素材,并通过操作模拟的手感丰富自己艺术实践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教师也可连线诸多其他艺术院校,进行交流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间多种艺术思想的融合。
结论:总的来说,为有效实现综合性艺术人才的培养,教师应当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意识,认清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问题,并在优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着重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开展产教融合,构建网络平台,逐步改革教学思想和方法。校方也应以当前艺术市场发展内容为教育重心,积极探索,推陈出新。通过实践教育,学生能接受适当的磨练,提升学生综合艺术水平,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农机, 2018.
[2]李平平.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 2018, 005(043):127-128
[3]刘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海经, 2019, 000(002):P.108-108..
作者简介:
孔超,男,汉族,籍贯:山东曲阜,生于:1985-09,工作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单位省市:山东省济宁市,单位邮编:274000,职称: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