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西式面点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杜冠群
[导读] 随着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杜冠群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摘要:随着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不断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高职院校西式面点课堂中应该跟紧时代的步伐,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西式面点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学生的西式面点实训能力。本文旨在论述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高职西式面点课堂的改变,探索创新西式面点教学设计,为推动西式面点教学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西式面点、教学资源、互联网
一、引言
        西式面点在高职院校烹饪相关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和操作性和生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西点行业发展进展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西式面点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制作手法,同时也要理解西式面点的文化。目前,西式面点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巨大的社会需求势必需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西点专业人才。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重实践、轻理论,很难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创新性思维。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创新西式面点课堂教学,将最大程度上满足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西点人才。
二、目前高职院校中西式面点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学生学习重实践轻理论
        西式面点在制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面点制作基本功。高职学生往往动手能力较好,对西式面点学习理念有偏差,认为学西点就是学技能,枯燥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导致在课堂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中,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虽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理论。
        西式面点是一门实践性、生活性很强的课程,部分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依旧沿用传统的讲台授课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融合了较多历史文化、原料学、食品化学等多门学课知识的西点理论教学,学生很难做到有效理解,知识要点特别容易遗忘,导致在实践制作过程中漏掉某一工艺或者制品效果不佳,更不要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了。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是影响西式面点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实训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西式面点近几年在国内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对西点的口味、形态等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高关注、高期待促使了西点制作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高职院校西点实训中,大多依旧沿用以前的实训方式,实训品种少而单一,实训的技术简单陈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服务于西点市场。加上有的学校对西点实训基地的更新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实训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西式面点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西式面点课堂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融入西式面点课堂
         在西式面点理论教学中,内容枯燥,不同的种类西点制作手法和制作原理都不同,若不能很好的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西点理论知识和制作原理通过颗粒化资源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小视频、动画、音频作为载体,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换一种方式传输给学生,能够起到意向不到的效果,也能通过移动设备打破传统课堂的空间、时间局限性,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也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针对性学习,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精选内容,制作颗粒化教学资源,构建课程体系
        信息化教学资源中的颗粒化教学资源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类型丰富、形式多样。颗粒化教学资源的制作要突出教学主题,例如:讲解西点某类制品的起源与发展时是就需要重点讲解文化来源,可采用动画、微课的形式做到生动形象。
        将制作好的颗粒化资源,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出课程体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完善整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资源的设计和组建中,可以按照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进行划分。基础资源主要是与课堂密切相关的知识,而拓展资源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丰富学生视野的资源。

通过两类资源的相互补充渗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更好的适应专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不同的任课教师都可以依照自己对课程的认识,选取不同的课程资源,构建出富有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互联网技术最大程度的服务于教学。
(三)课内外互通,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去挖掘和获取知识。将原有西点实训课上“老师演示——学生操作”的单一教学模式改为“理实结合,课内外互通”的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颗粒化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搭建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层次。将与所要教授的产品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训指导书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推送的信息进行预习,对制品的原料、生产工艺等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总结出自己认为产品制作环节中的关键点。
        课中,老师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总结的制作关键点仔细观看,认真聆听,然后亲自动手操作。在前期自学理论和老师演示的环节中,学生对整个产品的制作流程和关键点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在动手操作时对关键点也会有有意识的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也会有所提升。
        课尾,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课堂总结,讨论,归纳课程的重难点和制作的关键点。
        课后,学生完成实训报告,并将自己制作的产品图片发送到课程平台,结合理论知识归纳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老师还可以将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资源推送给学生,丰富学生的专业认知。
         整个教学环节的调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再脱节,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了课堂之外。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也更便于学生的回顾和复习。教学环节依次进行,无形之中将重难点进行了层层渗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四)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在西式面点课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将某一类制品作为一个项目教学单元,从选取原料、制作原理及流程进行梳理,最大程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学习。例如在蛋挞的制作中,教师可通过讲述蛋挞的来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讲述蛋挞的制作原理及要点,带领学生进行蛋挞制作教学,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得到理解与掌握。通过不同分组的制作,教师在其中引导和指导,加深小组制作过程中的探讨和碰撞。在教学最后的评价阶段,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制品存在那些问题,结合理论知识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应当如何改进。采用项目化的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更明确,教学节奏更紧凑,并且最大程度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主动获取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共建”,增强教学评价和效果监控。
        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依据自己的教学习惯,提取课程颗粒化的资源搭建自己个性化课程,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同时还可以将自己挖掘开发的优质课程资源上传,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利用平台“交互”式特点,教师可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发问,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学生可以在线上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在填写教学评价和学习心得,同时还可以将自己制作产品的图片发到网上进行展示,老师进行评价,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结语:西式面点教学融入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要不断跟随社会发展来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不与时代脱节。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制作资源、构建课程、完善评价,更加有效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应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婷.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西式面点制作》课程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261
[2]鲍渭明.探析高职烹饪专业教材编撰的新思路——以《西式面点制作》教材为例[J].才智,2020(03):174-175
[3]王全利,何四云.通过项目教学模式提高西式面点专业实践教学实效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7):40-41
[4]解殿伟.浅议西式面点课程“五位一体”项目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2(09):38-40
[5]颜卓燕.通过项目教学模式提高西式面点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J].现代食品,2016(12):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