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珍
寻甸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层出不穷,相关部门对弱智学生的培养教育愈加重视,文章主要从多感官参与,多学科渗透出发,对弱智群体学生进行特殊教育,让更多人培智教学对有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多感官;多学科;特殊教育;培智教学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现在新教改革如火如茶的进行,培智教学也进入了白热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在培育课堂进行的同时,也有一些实际问题出现,严重阻碍着培育课堂发展的进程,从培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出发,有效完善培育课堂,让更多人认识培育教育[1]。
二、传统的培育教育
1.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缺乏分类
智力障碍学生多为家庭遗传,少数为后期脑部损伤而导致的智力低下,大多数学校在培育教育教学中,对智力学生智力底下原因分析评估都处于相同的阶段,缺乏对这些智利学生的统筹分类,整体教学任务相同,运用统一的教材,缺乏因人施教,导致整体培育教育教学效率不佳。或者学校整体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过于落后,欠缺创新,严重阻碍着培育教学发展进程。
2.教育诊断评估流于形式
每一个智障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除了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体检诊断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目测评估。但是,大多数学校在接收智障学生时,关于重视学校的利益,对学生整体身体状况一无所知,整体教育诊断评估没有实际的参考系数,过于流于形式。另外,每一个带教老师所关注的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多个,在教学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对学生的评估存在片面性,学生整体状态考察不全面,影响整体培育教育效率与教育进程。
3.整体培育教育模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培育教育教学当中,因为社会原因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整体培育教育课程过于单一,缺乏广泛性,不能与其他课程有效结合,致使整体教学效率较低。并且,整体培育教育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将学生的生活与教育教学任务相结合,整体教育太过于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资源,与现代教育理念严重脱轨,从而严重阻碍智障学生提高自理能力的进程,不仅浪费了时间与精力,还不利于师生双方受益。
4.教师设计反馈信息的提问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提问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口语回答式的提问,如“这是什么颜色?”另一种是肢体语回答式的提问,如“哪个是正方形?指一指。”无论是智力障碍学生、自闭症障碍学生还是语言发育迟缓学生、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学生,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他们回答问题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口语的擅长口语表达,无口语的擅长肢体语表达,有的学生即使有口语,也因为对某些问题理解用口语回答困难时也擅长用肢体语言回答。往往授课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缺乏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认识,在设计问题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整体教育进程延误。
三、把握生活语文的方向
要知道,语文是我们国家的启蒙学科,汉语是我们国家的国语,要从语文出发,对特殊学生进行培育教学,生活语文涵盖方面广泛,就好比一片汪洋大海,如果我们想要把握其方向,首先就要确定具体航标。或者例如手这门课程,老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认识手的生理机制,以及了解与手有关的行为,并且要告诉学生饭后饭前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教会学生保护手,告诉学生疼痛的感觉与生活中如何不伤手,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可以采取强制手段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为学生的将来服务。
有效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生活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生活语文当中,通过自身情感能力去感知生活语文,体悟生活语文,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2]。有效将学生生活与培育教材进行结合,引导学生用手触摸身边接触的事物,用心去学习,在这个教学进程中,带教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与生活技能。
四、确定活动学习的理念
把握了航海的指标之后,就要稳定前行,通过一些活动有效的引导智力学生学习一些生活技能,潜移默化的将一些基本生活常理教给学生,例如,依据弱智学生的行为习惯制定设计专门的游戏,让学生参与数水果游戏,触摸水果的形状以及手感,数水果的数量,品尝水果的味道等,将感官参与与学科渗透结合后,让学生了解水果中水果两个字如何写,然后与学生一起将水果核种在空地上,让学生参与到挖坑、浇等进程中,切身了解世界万物存在的过程。长此以往,通过活动的方式,锻炼智力学生的自理思维,提高自理能力,在整体活动设计阶段,要有效的将一些正确的三观融入到活动当中,从而培养弱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同时,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五、选择多感官参与的方法
大多数弱智儿童都是智力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他感官都是健全的,在培育教学阶段不仅要对智力学生的大脑进行开发,还要有效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五官去感知生活、接触生活、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用眼睛去看生活中万物,用耳朵去聆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将生活中所看到的与听到的万物与声音用嘴描述出来,或者,用双手去触摸身边所接触的一切,能够提高其承受能力。例如在培育教学进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聆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然后鼓励学生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触摸生活中的桌子、水果等,让用嘴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或者,引导学生去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从而达到多感官参与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要在培育教学的课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状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挖掘学生的潜能,确保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内容。
六、实现多学科渗透的目标
在整体教育教学进程中,单单靠一门学科是很难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要想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老师在明确了弱智学生基本状况之后,采取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等科目进行融合,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例如在多学科渗透教育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语或者一些自理技巧通过歌曲的方式表现出来,既实现了音乐与培育教学相结合,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美术的方式将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事物表现出来,或者有效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声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能够及时有效的为学生制定出专门的学习计划。通过某一件物品,某一个活动,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会有不同的效果,弱智学生就好比一个小孩,要老师有效的引导,才有可能成人、成才。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上好一节培育课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为弱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进而达到培育教学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与自理技巧[3]。运用多感官参与的方法与多学科渗透的方法,让学生立足于实践,培养学生兴趣,不断挖掘学生潜能,让弱智学生也为社会发展创造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银环. 信息技术支持下培智学校的多感官参与古诗教学[J]. 现代特殊教育, 2018, 000(019):42-43.
[2]蔡艺山. 打开神奇的"仙女袋"——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培智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 名师在线, 2019, 87(14):43-44.
[3]曾雅茹, 雷雨田, Chunyu W U . 跨学科多领域协同培养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探索与实践——以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为例[J]. 现代特殊教育, 2019, 353(02):3-6.
陈云珍,女,1981年10月出生,云南省昆明市人,大学本科,特殊教育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特殊教育教学、自我决定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