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宁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116400
摘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本文将分析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现状,并探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戴炜栋教授在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语教学: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30年间,外语专业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都经了改革。” 戴教授说,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表现为办学理念的转变,特别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单纯地学习一门外语转变成外语加专业,即主修专业与副修专业相结合的形式,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扩宽,以
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本文将分析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现状,并探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有效路径。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现状。
1. 专业特色不突出。
截止2010年,我国共有238所独立学院开设了英语本科专业,该专业已成为全国独立学院开设最多的专业。绝大部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专业特色不突出,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单纯的英语专业知识,缺乏应用性。
2. 缺乏专业知识实践能力。
英语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高的专业。大部分英语专业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实践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英语支教、利用节假13走访调研外贸企业、在寒暑假或学校规定的时间里自己找公司实习。尽管这些实践活动都对学生的成长不无裨益,但因为缺乏实习老师的有力指导和实习单位的大力配合,在专业知识提升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
3. 职场激烈竞争使求职满意度不高。
独立学院,像任何层次的高等学校一样,在招收学生的同时,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大学生想找到非常理想的满意的工作往往有些难度。尤其在学校本身品牌不高,社会竞争力不强,毕业生本身又只懂英语,综合实力较差的情况下,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会更加困难。这种就业局面不景气的显著标志就是:在人才资源招聘会上,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受欢迎的程度不高。由此看来,不改变这种局面,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的前景,就难以好转。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路径。
1.确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英语专业应以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在专业教学方面进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学方法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努力做到使学生自我发展符合社会法发展需要,达到学以致用的专业学习目的。课堂讲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
课程设置改革着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道思想。这一思想一直贯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始终。
2.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兼顾学生多层次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块体系。
具体来讲,英语专业以“三种能力培养,若干发展方向”出发,从适应未来需要角度发展建设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英语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发展方针,应“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使专业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学生发展出口。为使英语专业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可以将英语专业划分为若干个专业发展方向:比如说语言文化、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并根据每个专业方向的特色分别对英语进行考研深造、出国留学深造、考取公职及高水平就业的引导和指导。
3. 建立科学选用教材原则,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必要保障。教材选择应以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贯彻全面培养专业学生高水平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为指导思想。教材选用应本着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实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教材的权威性、经典性、时代性和实用性。选用教材既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又不忽视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做到能力与知识能力培养兼顾,并应根据学生层次、专业方向的需要建立起多样化、个性化教材评估与选择机制。
4.积极进行应用能力培养教学科研探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英语专业教学应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听说能力培养领先”的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在削减某些专业理论课和可供学生自学的课程,增加实践课时数的情况下改变了旧模式下填鸭式培养聋哑外语人才的不合理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创新能力为动力,发展多角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交际、协作、适应和应变能力。课堂活动采用小组讨论、演讲、调查报告等方式,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通过实地调查、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积极思考、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而且,用英语上台演讲,陈述观点,能有效增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改革考核方法,注重知识应用。根据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英语专业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应实现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作业与报告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英语专业的考核方式着重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充分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线,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建构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自学成绩,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6. 寻求合作伙伴,创造学校与实习基地双赢局面。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分重视理论课,轻视实践课,教师关注的中心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操练,而忽视现实生活和真实语言应用环境中的具体需要。而很多用人单位则打出了“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的招聘告示,给应届毕业生造成心理威胁和沉重打击。因为他们头脑里拥有的专业知识依然停留于书本之上,尚且不知如何适应就业市场对他有何期盼,离开校门去向何方。因此,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条件下,独立学院能为学生联系到的实习基地为数甚少,相对于独立学院庞大的外语学生数量来说,学校组织的校外实习建设是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然而,事在人为,只要学校重视,诚心寻求合作伙伴,创造学校与实习基地双赢局面定能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高文艳.独立学院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宁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学理论.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