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员队连队化管理,提升军事基础训练效益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董豪
[导读] 军事基础训练是军队院校学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董豪
        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军事基础训练是军队院校学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学员队实际,需要充分发挥连队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作用,抓住重点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军事基础科目教学训练实效。
        关键词:连队化;管理;基础训练

        军事院校基础科目教学训练必须坚持为战育人,为基层部队输送“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军事人才。但是学员带兵打仗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从提升军事科目教学训练质量角度,要立足现实,积极探索,将军事基础训练融合于学员队连队化管理中,通过日积月累的常态化养成,集腋成裘,才能逐步增强能力。因此,应根据军事基础科目具体内容和要求,在教学系和学员队干部的指导下,不断优化完善学员连队训练管理制度和措施办法,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强备课示范,提高任教组训能力
        学员第一任职有多种岗位能力需求,任教组训能力是其中之一。结合近年毕业学员任职情况,这个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教学系和学员队两个层面,因此,要共同对组织担负教学训练的连、排长、班长和小教员等骨干队伍进行重点培养,以点带面,促进学员队全体学员的能力水平提升。一是要加强军事科目技能教学和示教作业的培训,使学员体会明白一名教练员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能力,下定决心着力打牢自身基本功,在毕业前能够具备较好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二是要以考核方式进行检验强化,让所有学员更加清醒明白,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提高战士的军事技能素质,必须抓好班长备课的动作技能教学;要提高班长的组训能力,必须抓好连、排干部组织集体备课的示教作业。
        二、坚持跟班作业,培养干部基本素养
        学员连骨干和成员的成长过程需要监督和引导,教学系和学员队干部要进行充分协调沟通,制定对学员连的检查指导措施。通过定期检查和指导模拟干部的跟班组训情况,要让学员意识到干部的跟班作业不是“看着训”,而是“指导训”,使学员端正态度,引起重视,切实强化工作责任感和发挥各自岗位作用。同时,通过干部的跟班检查指导,使学员们进一步认清现实和下步要求,今天的学员必须提前具备明天干部的“慧眼”,才能在下步新任岗位上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较好承受各种现实工作任务的挑战与压力。通过干部岗位综合素养的着力培养,使学员在校期间能够结合自身任教组训经验,在训练上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一进入训练场就能在学练中进行思考,例如现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否有待改进提高,并深入研究论证,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三、落实支部议训,针对问题研究措施
        从强化模拟连队党支部组织功能发挥角度,教学系和学员队干部要主动参与模拟连的支部议训会,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模拟连队党支部开展具体工作。总体上,模拟连队党支部要紧扣“提高学员军事素质,积极完成三个转变”的主题,分阶段、不定时的对学员队连队化训练和管理情况进行研究,议教议训。

一是结合上级指示和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当前训练形势与要求;二是认真分析目前训练开展现状,结合具体科目情况,肯定优点再接再厉;三是找准军事基础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拿出补偏救弊的措施办法。
        四、积极评教评学,主动抓好教学训练
        从基层排长岗位任职角度,学员是准干部,是下步任教组训,管理指挥的一线骨干。为此,学员在院校期间,要主动进入下步岗位的工作状态,提前适应岗位能力需要。在军事基础科目中,既要以战士的身份对军事知识学得怎么样进行评议,又要对军人体能、军事技能训得怎么样进行评议。同时,还要以骨干和连、排干部的身份,对自己技能教学和示教作业的组训情况进行自评,反思总结,整改提高。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学员分批次参与模拟岗位任职,让学员提前从干部角度得以锻炼提高,更加直观了解当好一名排长所需的能力要素,从而增加学员抓好军事基础教学训练的“主人翁”意识,能够主动根据教学系课堂教学、学员队课后训练的任务分工,将这两者有机融合起来。
        五、组织考核竞赛,检验差距补足短板
        学员队连队化管理功能的发挥,要充分运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以考促训,以考促学,全面落实各类竞赛评比制度。一方面要让学员明白,作为班长和连、排干部,不仅要能够组织所属人员训练,而且还要能够组织训练后的考核,用多种形式开展训练中的各种评比竞赛,不仅要确保考核和竞赛的规范性、严谨性,更更要体现出考核的实效性。同时,根据基层第一任职的现实需要,要丰富学员岗位工作经历,既要充当“运动员”,又能担任“裁判员”,既要“组织考”,又要“被考”。只有在的不同身份和角色变换中,学员综合素质才能得到进一步锻炼提高,同时更加具体的看到自己掌握技能的差距和组织训练才能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补足自身短板。
        六、细化登记统计,科学构建评价依据
        登记统计是否完善、真实、准确,对训练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学员队连队化管理在训练方面“台账”是否完善的具体体现。院校学员各科目的学习成绩是由教务机关统计的,而学员队连队化训练管理必须有其自己的登记统计内容,主要是统计每位学员在充当战士、班长和连、排干部时履行训练职责情况和军事基础训练成绩,也是作为教学系在系队融合评价中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样的举措,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系统,能客观真实反映出不同训练阶段,每名学员训练成绩的起伏状态。对于进步明显的,持续保持优秀水平的校园网,要逐步建立鼓励和奖励的制度与措施,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对于退步明显的、长期低水平徘徊的,必须建立惩罚与帮助的制度措施,让他们端正态度,激发训练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军事基础教学训练中。

        参考文献:
        [1]王福军.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9
        [2]李学栋.浅析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J].中国培训,2017.4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董豪(1979-02),男,重庆人,硕士,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副主任、副教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