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学科价值,推动小学语文和红色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文华
[导读] 叶圣陶曾经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不能仅仅的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
        李文华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註礼小学 362331
        摘要:叶圣陶曾经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不能仅仅的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应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培养,这才是教育的育人本质。所以,在当前,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对学科价值不断的进行挖掘,应该实现红色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化教育等等,真正的让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精彩和丰富。
        关键词:学科价值;小学语文;红色教育;融合

        前言: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学科在融合红色文化和教育的过程当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在部编版教材当中有着非常多的素材值得教师挖掘和渗透,有助于红色教育和语文课程的良好结合。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形势和背景下,教师一定要重视红色教育的巧妙渗透和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语文学科的价值和内涵,让学生在局限的课程当中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一、小学语文和红色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思想
        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学生往往处在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1]。在小学时期,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观都能够得到初步的建立,并能够对后续的发展和成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通过红色教育在课程当中的积极引入就能够让学生在历史事件、伟人身上更好的学习一些品质和精神。更加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和价值观的构建,达到良好的育人本质和目标。
(二)激发爱国热情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之所以要不断的加强红色教育的有效引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热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2]。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学生的成长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将起到直接的影响。只有培育好小学生才能够让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光明。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少的。所以,通过语文课程和红色教育的互相融合就可以更好的弥补这样的问题。真正的让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感受,让学生的爱国热忱得到进一步的生成,让学生生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生成责任意识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当中,责任感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更有担当。通过红色教育的引入就可以让学生对红色文化当中的正能量及时的进行提取。能够更好的懂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这样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会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带动学生的能力、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真正的让学生获取到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成长。
(四)健全学生人格
        在现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往具有抗挫能力差,承受能力比较差的特点。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而通过红色教育文化的积极引入就可以适当的改善这样的现状。通过红色教育循序渐进的渗透可以像雨露一样对学生进行滋养,让学生能够改善以往的不良心理,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全,真正的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和红色教育融合的对策研究
(一)挖掘教材资源,融合红色教育
        红色文化往往是党带领各族人民在斗争、革命当中所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的载体。红色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互相统一和结合[3]。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更好的实现语文教育和红色教育的融合,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文本内容进行挖掘,应该将文本内容作为立足点,使得渗透的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在小学部编版教材当中,在五六年级中有非常多的素材是教师加强红色教育非常有效的素材。

比如,在讲解《中国少年说》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将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一种演讲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提前以少年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身份来写几百字左右的演讲稿。在课堂开展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以轮换制的方式到讲台前进行演讲,将自己对于祖国的雄心抱负充分的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在无形当中真正的实现红色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树立起民族责任感。
(二)密切联系生活,融合红色教育
        通过红色文化在小学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受到启示和感染。让学生能够从革命先辈的经验当中进行总结,对学生现在的生活有所启示。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对实际生活密切的联系。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感受变得更加深刻,使学生的体验感变得更深。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前设置任务,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并在课程当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话题的设置:“人们都说我国的现代史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落后就要挨打。那么究竟是因为挨打而落后,还是因为落后而挨打呢?”让学生能够站在现阶段的角度背景下来进行分析。能够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就可以在这一过程当中带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和感触。
(三)加强情境演绎,融合红色教育
        在融合红色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尽量的让形式变得多彩和丰富。这样才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枯燥感和乏味感,使良好的渗透和融合效果得到不断的达成。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文章当中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这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课本剧的改编,并在后续中以划分角色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师则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人物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下获取到更加深刻的感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理想当中的融合效果得到达成。
(四)重视实践教学,融合红色教育
        在融合红色教育的过程当中,单单凭借理论上的传授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真正的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让渗透效果变得更好。例如,在语文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红色文化的书籍,让学生对当时背景更好的进行了解。比如,在讲解《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过程当中,文章当中描述在长征路途中老班长为了更好的将其他小战士带出草地而选择自我牺牲,充分的展现出老班长本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和本质。所以,教师也可以延伸课外,可以将长征其他事迹引入进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更好地进行了解,使得红色文化得到渗透。
(五)深化实践体验,融合红色教育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当中也应该通过实践让学生的体验感得到良好的深化,真正的让红色教育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例如,可以将《跟党走,感恩党》作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保障小组会议在开展的过程当中特色鲜明,形式生动,针对性更强。可以以助残、扶贫等作为教育形式来更好地实施爱国教育,将爱国教育和成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在红色文化导向下更好地生成三观、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观念等等。这样学生在未来就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能够为祖国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不断的挖掘学科价值,推动语文教学和红色教育的互相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学科的优势,让学生可以获取到更多。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挖掘教材资源、密切联系生活、加强情景演绎、重视实践教学、深化实践体验。让红色教育和语文课程实现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获取到更多。

参考文献:
[1]欧建英.师生共读:打开学生智慧的一扇窗[J].亚太教育,2019(08):32-33.
[2]孙云霄.小学语文中华优秀经典课程建设[J].现代教育,2019(07):61-64.
[3]梁晓勤.贺州红色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