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葵
陕西省汉中市中山街小学 723000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会学习很多科目,像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道德与法治、科学等等,但真正需要考试的只有语文和数学两种,而学习数学又是建立在语文的基础上的。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当前,故事教学法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能够带来显著教学成效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对此进行详细的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也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目前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是能够带来显著教学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其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所分析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故事导入缺少有效性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受年龄的限制,对学习尚未有明确的意识,因而在课前需要有效的导入,来实现教学的优化。对于故事教学法的应用也是如此,教师一定要能明确故事导入的现实价值。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虽能明确导入的价值,但是,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仍不能实现导入的有效性。就儿歌化的故事而言,这一教学模式受儿歌的影响,使知识由原有的生涩变得生动,更加切合学生,进而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但是,教师要知道,这一优势的实现是建立在儿歌化故事被有效应用这一基础之上的。就实际而言,教师在导入这一故事时,并未对学生过多地讲述故事的要素和特点,往往直接对学生讲这一故事,这就导致学生缺少对故事的了解和兴趣,因而不能实现期待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一问题并不是绝对的,仍有教师有课前铺垫的意识,能在做好铺垫的基础上再去导入故事,但是若这一铺垫并未与所讲的知识有关,或者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需求,导致所做的铺垫并不切合学生,都会无法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1.2 故事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新课标曾指出,对低段小学生而言,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教师应将培养他们学习汉字的能力,以及审美素养作为首要目标。为此,教师就要及时地转变之前只侧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学模式,着重考虑并研究教学的过程。为了实现过程的优化,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适当地考虑学生,迎合学生的需求,通过教学方略的优化和趣味化来较好地完成故事教学,实现学生兴趣的最大调动,进而满足新课标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有较多的教师在思想上有偏差,忽视了故事教学法。还有的教师虽然表面提倡的是朗读教学法,但也并将之做好,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教师只是将朗读视为一个流程,认为读读文章即可,自己朗读时的态度、语调并不重要。如此一来,好的文章价值无法得到凸显。第二种,教师缺乏对故事教学法的了解,因而无法将故事中的字词以生动化的形式传授出来。如上种种方略,不仅无法贴合学生,而且还会使其对这一教学法产生厌倦。
1.3 作业内容缺乏拓展性
故事教学法的应用不应只体现在课堂之中,更应被延伸至课下的作业之中,进而实现其应用的最大化。但是,部分教师并未明确这一点,因而在作业的布置上,只是单一地要求学生抄写汉字,这一问题最大的限制在于没有使故事教学法的价值得以体现,导致其只能被用来当做认字的素材。除此之外,在作业的确定上,还有以下问题:第一点是有的教师忽视了故事本身,没有将故事的延长性体现在作业上。第二点则与之完全相反,即部分教师虽懂故事的这一特性,但是不懂如何应用这一特性以实现作业的延展性。因而教师只会要求学生自主补写或改写故事结果,没有考虑到故事的其他部分,如开头、中间。
2 故事教学法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增加故事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因为爱玩的天性并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因此,教师就需要在上课之前导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课前故事时,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度,选择一些生动有趣但并不晦涩难懂的故事,这样就可以增加故事导入环节的有效性,避免因教师选择的故事内容过于晦涩难懂而使学生丧失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教师除了要仔细斟酌故事的选取外,还需要注重故事导入的时机,提前对故事进行铺垫。
例如,在讲到《小马过河》这篇文章时,教师肯定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讲给学生听,但是在这之前,教师需要先做一个铺垫,比如教师可以直接给大家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大家面前有一个蛋糕,但是不知道好不好吃,有人说这块蛋糕很甜很好吃,而有的人说这块蛋糕又苦又涩很难吃,这时候同学们会怎么选择呢”,这时候很多同学就会回答“好不好吃尝一口不就知道了吗”,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进行《小马过河》的故事了,这也是增加故事导入环节有效性的一个教学方式。
2.2 注重丰富故事教学的方法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所讲故事的情节来改变自身语气和面部表情,做到声情并茂,且富有激情,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打造多元化语文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者图片,来帮助学生深入故事情境,并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例如,当教师在讲到《青蛙卖泥塘》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在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青蛙的不同心情来改变朗读时的语气,比如“卖泥塘喽,卖泥塘!”这句话,由于当时青蛙急于将泥塘卖掉换成钱以便于能够去城市生活,所以教师讲到这时就可以模仿青蛙焦急的语气来大声吆喝,这样学生就可以切实感受到青蛙的心情,到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这句话时,教师就可以减缓自己的语速,用比较轻快的语气来讲故事,因为这时候青蛙觉得自己的池塘已经很完美了,不需要再卖泥塘换钱搬到城里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注重丰富教学方法,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很有帮助。
2.3 多方位拓展,延伸作业内容
除了要增加故事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以及注重丰富故事教学方法外,教师也要对教学进行多方位拓展,延伸作业内容。首先,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对语文的认知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作业内容来让学生完成;其次,由于故事教学的特殊性和延展性,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故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布置故事性作业,例如给妈妈讲一个小故事或者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民间小故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创新,不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也不断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显著教学成效的教学方式是故事教学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故事教学法还有些不足的地方。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给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探讨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经验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海宁.试析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0(22):90-91.
[2]甘丽惠.故事教学——让小学生爱上语文——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0(72):42.
[3]朱晓虎.借助语文故事点亮精彩课堂——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初探[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