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琼
惠州市第一小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作为一名资深语文老师,我经常会听到社会上一些相熟或不相熟的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作文不好,怎么才能提高他的写作能力?还有好些学生寻上门请求:老师,我的写作不好,您帮帮我吧。每当听到这些,我总是耐心地告诉对方:要写好作文,先把阅读搞好!阅读不到位,作文好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语文学习,说白了就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写作是最终的体现,而阅读则是听说的体现,更是写作的基垫。大量的阅读,在脑海里积攒了足够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能“有话可说”,“手到擒来”啊!小学生正是各种能力和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式;课堂培养
一、努力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放在孩子的阅读上非常适用。干巴巴地命令孩子去阅读或是苦口婆心地全孩子去阅读,他们往往是不情不愿的,就算当时去做了,也达不到什么效果。如果是让孩子对阅读起了兴趣,那就不一样了,往往是“津津有味”“是不试卷”啊!那么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对阅读起兴趣呢?
1、语文课堂要生动
如何才能把语文课讲生动?这需要语文老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自己要去博览群书,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知识。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课堂上力求把课文学习融入到妙趣横生的讲授中,适当穿插课外知识或是课外见闻进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点,在享受中体会到文章的精髓。这时,老师要下意识地引导:“作者写的多好啊”,“怎么那么有才呢”,“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简直爽死了”,“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我是在某某书上看到的。这本书可好看了,它讲的是具体的...,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找来看看,看后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老师的讲解和推介,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促动,所以,我们致力给学生推开一扇神奇的大门。
2、语文老师讲课文时语感要好
文章的魅力要靠学生去看去读去发现。为了引导学生这样做,老师在讲解文章时,语调一定要注意抑扬顿挫,流畅清晰,并结合文章的情感,真真切切地呈现出文章的意境。学生往往喜欢模仿老师的语调和举动,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特点,把讲解、范读、举例时的语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把学生给带进一个语言的优美世界。学生受到老师的熏陶感染,必然会由衷赞叹:这篇文字真美啊!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中又提升一层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式
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式。好的方法方式,不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巩固做此事的兴趣与耐心,阅读也是这样。小学生年纪小,不定性,兴趣在遇到阻力时很有可能就退却了,慢慢消散也是常有的事。那么,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尝到“好收获”的甜头,很有必要。小学生在阅读中应该掌握哪些方法方式呢?
1、首先学会朗读
朗读是阅读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尤其是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能技巧,才能更好地品味文章的精髓。朗读分三个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首先得注意把文章读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的基础上,再来追求流畅,不结巴,自然地断句断词。有了前面两个基础,才来讲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层面。学生有了朗读做基础,学习其他的阅读方式才更有意义。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的道路上,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范读指引,也可以放各大网站平台名家的范读给学生欣赏,听听不同的朗读模式,打开学生的眼界,鼓励他们挑喜欢的进行模仿。在学生朗读时老师应及时给与提点和夸赞,还可以进行比赛奖励等,用尽十八般武艺,就为学生爱开口朗读!
2、必须学会默读
默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出声地读。
默读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让嗓子得以休息,比较不会影响他人,速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心情进行切换,更有利于大脑的思考。所以说,默读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每个人必备的阅读方式。
老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默读时,应注意两点:①不宜在低年级推广。因为低年级孩子在努力学习朗读的技能技巧,他们能力有限,再来个默读训练,容易让孩子混乱发蒙。②要时时关注,不能放羊。小学生毕竟年龄小不懂事,好些孩子在默读时喜欢钻空子,装模作样,其实是在搞副业。所以,老师要在学生默读前布置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默读时找到答案,然后紧密跟踪。在学生慢慢摸索到默读的节奏后,老师应该肯定那些能高效阅读的孩子和现象,让他们有看齐的目标,从而慢慢养成有效阅读。
3、学会浏览
所谓浏览,就是不出声地快速看阅。这个主要是为了追求效率,节省时间而来的。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或是有了一定熟悉度的或是价值不大的文章,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毕竟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文章是无限的。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会浏览,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相当有帮助。是一个很好用的方法。
4、学会略读
略读法比较跳脱,成年人比较常用。对小学生来说,能用到略读的,一般是一些篇幅比较长的自学课文,还有就是为了寻找某个答案就要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某些片段。小学生最常用到此方法的应该是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一些不是那么有价值或是自己不怎么感兴趣但又想知道某些结果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略读法。说白了,略读法的结果导向性比较强,掌握了,方便我们以后做作业和工作,这也是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一个方式。
5、重视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认真地读,细细的读,需要时反复地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会精读是很有必要的!在遇到文质兼美的文章或是自己特别喜欢的文学作品时,精读就派上用场了。对文章的精彩部分、重点部分或是自己想要慢慢品味的部分,都需要通过精读品味。所以,训练学生学会精读,是语文老师不应忽视的一个教学任务。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的方法方式知道了,会用了,不代表就有了很好地阅读能力。那么,阅读能力如何提升?答案:大量的阅读海量的阅读!如何让学生自觉去大量阅读?
1、运用名人效应和榜样力量
语文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该强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伟大意义。此时,此时,老师可以引经据典,用名人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写出了《史记》的司马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三国》名将吕蒙,他们都是热爱读书,博览群书,成就不朽人生的典范,用他们勤奋阅读,孜孜不倦的轶事,跟学生分享,足以让学生心潮起伏,暗下志向。
2、最好现身说法。
老师在学生面前越正面越有追求,对学生好的的影响和帮助就越明显。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紧贴时代气息,才可以与学生很好地交流当前的信息。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当前爆红的文学作品,当前学生最爱看的新书,想方设法去阅读,然后参与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喜欢看《阿衰》,我去看了;学生喜欢看《柯南》,我去看了;学生喜欢看《马小跳》,我去看了。-每次我在与他们谈论时,学生总是很惊讶:老师,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在他们的眼里,杨老师的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原来都是因为她爱看书啊!顿时,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又高了几层。于是,博览群书的妙处,就有了活生生的例证,顺利驱动学生也去看书阅读,去蹬踩那“使人进步的阶梯”了。
四、把热爱阅读养成习惯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各种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爱阅读就是一个很好地习惯,语文老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把这一爱好养成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可以采用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浸泡式肯定与欣赏,让学生在精彩回答问题时,写出好作文时,考试取得好成绩时,聊天运用妙语时,都得到赞许,身心舒坦,感觉备有荣光,于是继续坚持阅读,慢慢形成习惯。形成习惯后,老师还在一如既往地浇灌,如能让爱阅读这个好习惯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那就是美事一桩了。
记得犹太人中有句名言:阅读能提高一个民族格局!那么,为了培养我中华民族后代热爱阅读,这个责任就更加重大了。各位同行,我们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