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杨庆
[导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思想政治是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学科
        杨庆
        岳普湖县第二小学   844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思想政治是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学科。从教材中汲取德育内容,通过育德于教的方式,有效开展小学生语文德育教育工作,在阅读、写作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德育知识,为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做好指引工作。
        关键词: 思想政治;小学语文 ;策略
        引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之- -。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受到启发,同时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重视方式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议语文课堂德有渗透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渗透语文教学
        (1)小学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所担负的德育任务更具特殊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文”,其中的思想教育要因“文”而施。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意味着它不仅在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美育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加强德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2)思想政治渗透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也是终生“难忘”的。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是学生认识了台湾从来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形式。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德育尝试和德育情感,但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依靠阅读或简单引申是无法让小学生理解德育内容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写作教学训练,通过写作,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这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以《长相思》为例,这首古词中表达了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内容。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德育内容理解有限,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从情感的角度进行德育的渗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长相思》后,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中的德育内容,既可以是对文章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要体现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情感和自身对热爱家乡的德育理解;也可以是对文章的读后感,要写出真情实感。学生在写作前,教师可以根据《长相思》的内容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情感认同心理,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并在写作中体现出来。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用写作来渗透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了解作者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并进行情感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和渗透德育教育。
二、课堂教学中强调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高效渗透。善于摒弃传统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强调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导人。首先将创设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真正保障德育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保障合理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切实融人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一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强调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渗透,例如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口语交际中渗透德育教育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有效的熏陶,不仅对于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帮助,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情感脉络。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思想,充分展示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从第一感官角度对语文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2)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学到,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时,通过教师生动地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英雄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小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教育学生学习小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又如,学到《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课文记叙了邱少云潜伏隐蔽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经过。通过学习理解,让学生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还有很多爱国思想教育的素材,如:《黄河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那磅礴的气势,那雄浑的气概,还用教师去宣讲如何去爱国么,只要教师在授课时能满怀激情,充满了爱国情感,自然会感染到学生的,这就是渗透,还有亲情方面的如《纸船》、《背影》等,革命英雄方面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海燕》等,这需要教师首先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情感,并被它深深地打动,才能在教学中流露出来,从而感染学生,这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做起来不一定容易,因为这些文章虽然很好,但毕竟我们很多老师已经教过很多遍,产生一种麻木之感,教不出激情,感染不了学生,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以及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
        当然,老师们还可通过课外阅读,有意识向同学们推荐一些思想政治类的素材,如杜甫、王安石、苏轼等优秀作家本人的人物传记及重要作品推荐给同学们看,进一步加强思想陶冶。
        总结: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有了更好的要求,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保障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有机渗透。 为了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高自己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无论是日常的言行举止,还是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情操,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这种以身作则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今后学业生涯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生年《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学周刊》2019年第33期。
        [2]武楠楠.浅论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J].现代交际,2018(22)
        [3]赵桑前,李彩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