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毛玉凤
[导读] 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把口语表达独立为一项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毛玉凤   
        自贡市荣县杨佳学校,四川  自贡    643100
        摘要: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把口语表达独立为一项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旧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再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容易出现言不达意、表述错误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口语表达教学,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作出有效指导,对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口语表达;教学策略
         引言:
        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推广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了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语言表达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有效沟通的有效工具。目前,口语作为一种强大的交际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小学高段语文中加强口语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开展口语表达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根据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要掌握一门语言技能,需要接受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转化和输出,才能自如的运用一门语言。对于小学学生而言,由于语言输入不足,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也有限,如果再缺少口语表达锻炼,难以学会正常交流。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不愿意开口说话,更需要为其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使其形成必备的语言应用技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类学科,最终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语文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而言,口语表达的应用无所不在,需要将其摆在教学核心位置,确保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1.2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清晰的逻辑思维是进行正确口语表达的重要前提,在开展口语表达活动的过程中,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将学习到的语言知识组织起来,进行流程的口语表达。因此,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过程中,口语表达受到了高度重视,应将其作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合理的口语表达设计方案下,引导学生刚从问题出发,在周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表达。相比于阅读和写作教学等其他教学活动,口语表达训练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这主要由于口语表达的即时性特点,学生要时刻保持思路清晰,从而保证说的流畅性。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应坚持采用口语表达方法,锻炼学生逻辑能力。
        1.3增进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
        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口语交流过程中,伴随着情感和价值观的传递,对于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有积极影响。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表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参与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过程中,还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课堂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增强集体意识,形成合作学习能力,并体会到合作和分享的快乐。通过口语表达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2.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
        2.1教学方式方法存在不足
        在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对学生逻辑能力的训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阐述的内容缺乏逻辑性,交谈的内容断断续续,无法直观的表达出自身观点看法,不容易被他人接受与理解。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训练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时,会要求学生记忆与背诵大量的好词好句,却忽略交给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学生不知道该运用哪种方式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所表达出的内容时凌乱的、没有章法的,不利于提高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
        2.2语言训练所占据的比例低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性根据教材与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却忽略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所占据的比例较低,尚未达到有效训练学生的目的,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尚未得到均衡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的内容,难以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实际应用模棱两可,不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的过程中,缺乏真实的场景难以起到最佳的效果。
         3.小学高段语文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3.1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平日的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敢发言、不敢回答问题等各种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害怕出错,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严肃的,因课堂氛围压抑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不敢轻易表达自身观点看法,久而久之则成为一种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敢于积极的回答问题与表达观点。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在轻松的发言与交流环境当中,帮助学生打破心理障碍,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减少外在环境对学生的束缚。另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更多鼓励,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3.2开展多元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够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重新定位,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评价与指导,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行为进行规范,真正锻炼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3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教师平日的言行举止与行为规范,均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因此,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应简单的向学生阐述课本内容,应将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的为学生展现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应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学生通过学习与模仿,提高自身口语表达能力,满足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3.4激发学生语言表达兴趣
        若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得不到表达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则会逐渐失去表达的兴趣和欲望,甚至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将激发学生语言表达兴趣作为切入点,为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与氛围,开展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自 身观点的平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因此,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设置相关交流情境,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轻松活跃的环境当中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与水平。
         4.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够在社会当中立足与发展。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方法,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 的挑战,明确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技巧与能力,以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娄思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J].现代阅读.2019(03):123-124
[2]罗海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9,26(71):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