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四川省南充市江东初级中学 637100
摘要:语文科目是中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科目,是帮助学生打下良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始更加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主要探讨分析基于新课改背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有效教学
语文是中小学学习阶段十分重要的一大学科,它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提升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广大一线教师应该严肃认真对待,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实现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近几年,有效教学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成为老师教学课堂上不懈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基本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特定时空内不低于标准水平的教学。简而言之,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进步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它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中掌握必要的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并陶冶高尚的品行。[1]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中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有效教学讲究培养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兼具的学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更加重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如果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听懂更多,掌握更多,学习效率更高,由此也能判断老师基本上实现了语文有效教学。
2.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和有效教学相对应的自然是“无效教学”,目前,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其中以下两点值得师生格外重视:
2.1、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强烈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和老师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分不开关系。目前很多中小学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十分强烈,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对学生而言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有些老师并没有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抓住新课改的重点,教学方案和授课节奏一直沿袭过去,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久而久之学生也对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开始心生抵触,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甚至因此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2、侧重智育,忽略了德育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学科,它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学到语文学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精神的感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然而目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更侧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品德的教育,这和新课改的教学主旨是不符合的,这种教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比如在语文教材中通常都会有让学生读文章畅谈感想类的课后题目,很多老师认为这类题目对学生的考试无益,只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在教学中总是有选择性地将其忽略掉,殊不知此类拓展型的题目正是教师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状况的最佳途径,是有效教学不可忽略的一部分。[2]
3.中小学语文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3.1、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让老师的教学活动更加高效。所以为了实现有效教学,老师一定要重视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案,告别传统教学课堂,让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比如老师可以紧跟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器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思考,让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故宫的图片、视频,加上配乐,让学生深刻感受和体会文章中描绘的景象,感受故宫的宏伟磅礴气势。
3.2、重视德育渗透,发挥情感导向性作用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方法,还应该重视德育的渗透,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中小学是学生思想观念和品行形成的重要时期,十分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深入思考:从接受任务到跳下悬崖,五位战士分别经历了什么?试图描绘出他们的心理活动,他们的牺牲给你带来哪些感想或者感触等等,这些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爱国精神升华、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3]
3.3、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领悟到语文的魅力,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全面发展,帮助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思考济南的冬天和学生们经历过的冬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3.4、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学专业技能
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还要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增强教学专业技能。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教育领域也不能一层不变,老师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除了语文专业知识外,老师还应该学习掌握心理学、教法等知识,这样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教学中的瓶颈,实现自我成长,从而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在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深刻反思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新课改的重点,争取早日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冬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创新教育研究,2020,008(001):P.62-66.
[2]宁晓晖.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J].语文课内外,2019,000(006):91.
[3]徐幼吉.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9,000(0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