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刘志雄
[导读] 如果说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认识问题,那么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那一刻
        刘志雄
        福建省福安市八一小学 福建 福安355000
        摘要:如果说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认识问题,那么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那一刻,解决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比如:小学数学就是最典型的应用学科之一,而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中心内容。
        关键词:逻辑思维;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引言:
        翻开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本你就会发现,几乎大部分的问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解决问题一方面需要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概念,公式,性质以及基本法则等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分析,推理,类比等更高层面的应用。总的来说,就是初步奠定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以阅读和理解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来说,基本都是围绕着一些比较基础的,日常的问题所展开的。然而现代教学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事实是为了学生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补课成为重中之重,而这就是学习方向与教学目标的严重偏离。小学数学重点需要培养的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项能力的基础就是“阅读”和“理解”。实际上,我们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程度上阅读的积累才能够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习数学的目的和初衷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遇到一些抽象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需要让学生反复的阅读题干,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或者结果,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想想做做2中,关于分数的表达部分,小明和小青在一起吃蛋糕,蛋糕一共有5块,小明吃两块,小青吃3块,那么小明和小青所吃的蛋糕各占蛋糕的几分之几? 这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几遍题干内容,并且问学生蛋糕一共几块,学生答5块,小明吃了2块所以是不是占了蛋糕的5分之2呢?长此以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的去思考,在此过程中无形的就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和思考能力。


        二、创建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参与思维锻炼
        一般来说,小学生基本处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薄弱环节,而这个时候基本的思维活动都是以模仿为主,而且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突破思维能力发展的瓶颈,提高思维能力。实际上,许多学生对于抽象的事物都存在一种比较抵触的情绪,此时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的切入点,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参与实际场景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练习1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创建不同的学习场景。例如,统计学生的课外书借阅活动,将角色分为图书管理员组组长一人,历史,天文,绘画等各个科目分管管理员3人,其余的学生充当借书者,在此期间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换身份,参与到不同的岗位上,这样通过活动,学生就可以具体的理解到学生对于各个科目图书的借阅情况,以及学生的喜好。通过对于细节问题的处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起点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学生学习状态和成绩的差异。除了与学习天赋和学习态度之外,学生的一些习惯和性格也都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学习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改变和克服自身的劣势和缺点,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分享,交流和发表自己不同的数学思和理念,对于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策划再到组织和实施。通过分组,分工和合作模式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练习中,在圆柱和圆锥面积计算方面,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计算公式和面积的组合和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于身边物品的组合和裁剪等方式进一步把握圆柱和圆锥的概念以及面积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其中一个学生负责寻找所需要观察和了解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并且对物品进行分类,一个学生负责裁剪和重新包装,一个学生负责测量和计算,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活动结束之后再对比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概念以及公式,通过计算,整理发现规律和方法。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理解,一方面也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已经从学生能够简单的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转变到了解决问题的,所以不仅需要具有简单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初步的数学理解能力,数学分析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在此过程的意识和学习的方式是需要教师重点培养的,所以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的渗透的教学之中。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的接受问题,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内容制定切实可以的逻辑思维培养目标和计划。
参考文献:
[1]田丽芳.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神州, 2018, 000(001):136-136.
[2]熊国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1):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