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姜玉霞
[导读]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姜玉霞

        新疆省塔城地区额敏县第三小学    834600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面对新课改,“究竟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更是每个学科的任务。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面对新课改,“究竟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我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过不这几年的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真是颇有收获。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一些思想性强、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故事“明明的一天”的时间安排表,让学生讨论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我的一天”时间安排表,使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得到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教育。再如:教学《利率》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回家向父母了解各自家庭收入的盈余部分的管理方法,并亲自去银行了解当前的存储利率。课后,我设计了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的课外作业。通过这一系列环节,让学生产生管理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储蓄和不乱花钱的习惯。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新教材在不断改版,我们不难发现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们不仅形象、直观,能帮助我们有效讲解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我们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载体,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内容,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几减9”的一道有关两组小朋友植树的练习题(教材第12页的第6题)时恰逢植树节,我利用插图创设了“小朋友们在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告诉孩子们3月是植树月,并对学生进行了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教育。再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时,在引导孩子们观察人民币图案后,告诉他们纸币的正面有不同民族人物头像,一百元人民币有伟人头像,它象征着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所有人民币的正面有国徽图案,它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教学时就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它上面乱涂乱画,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律教育。


        三、借助综合与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所以,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从普遍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并从中获得最直接的品德教育。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材中增加了“综合与实践”内容,这一内容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记得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节约用水》,这样的课不好上,要提前做许多的准备工作,许多教师嫌麻烦,而且认为只是穿插在教材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内容,考试又不会考,所以,常常一带而过或是一跃而过。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契机,于是我认真研究了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教学安排,并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因缺水引发的灾难性结果以及节约用水的资料;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并设法测量出一定时间内浪费水的量。课堂上,展示学生自己观察、统计的结果以及搜集的资料,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我们生活中浪费水资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我们国家其实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有许多的地区因为缺水,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节约用水的意义及重要性、迫切性。这样一节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课,使学生的情感发生了碰撞,有力的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利用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每一节课都不会和我们的预设一模一样,学生的非预设生成时不时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积极对待,冷静处理,让“麻烦”不再“麻烦”,尽可能地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有一次单元测试,安静的课堂突然传来学生的哭泣声,学生们一下被哭声吸引,教室里立马慌乱起来,一个个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同学已经停下笔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经过询问我了解到原来卷子上有一道涂色的题,这个小女生忘记带水彩笔了,同桌又不肯借给她,所以一着急她就哭了。听完后我并没有急于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走上讲台问道:“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雷锋叔叔吗?”小朋友们纷纷举起了手,并自豪地说:知道,雷锋叔叔爱做好事”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眼中的雷锋,然后,我告诉大家每年的三月是学雷锋月,希望他们向雷锋叔叔学习,人人争做小雷锋。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举起了自己的水彩笔……考试虽然耽误了,可谁又能说孩子们没有收获呢?通过这次课堂上的小插曲我们不难发现,利用灵活的方法+爱心我们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意外为良机,变突发事件为宝贵财富。
        五、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自身形象及体现出来的精神在教育活动中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会在自己的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模仿、借鉴老师的美德,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多年我明显地感觉到:教师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深切感受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对待工作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身先士卒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劳动;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认真学习了;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由此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呀!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将教学内容转变成很好的德育素材,把德育渗透和自己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这样才能让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