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圆圆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 251700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要求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对自身的理念进行变革,并结合实际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积极性的同时,保证课堂活动的高效开展。要求教师承担较多的责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科目,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学创新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各种需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巧妙设置各个环节的教学,让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引言:教学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需要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数学思维的创新也是整个课堂形式的创新,只有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想象力,才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进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目标。如何创新,如何实现创新目标是本文要重点分析和讨论的话题,以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小学数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首先,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国家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除了应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能力与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为其成长发展奠定基础,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其产生深远影响。其次,这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当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重视,应该意识到学生在性格特点、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其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标,实现培养方式的革新。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许多教师认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想法设法让同学们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定理就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然而教师的任务却远远不只这些。教师应该扮演的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探究,培养其在各方面的能力,综合考虑教育目标,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2)教学氛围沉闷
为了使学生的考试成绩获得有效提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尽量会将授课重点放在考试要求的重点内容,并没有对知识内容进行延展。学生在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不仅难以发挥自身课堂主体地位,也在沉闷的学习环境中无法激起学习兴趣,甚至会对参与数学课堂学习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另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更强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听性,所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会在长期依赖教师讲授知识的学习模式下,严重影响自身思维意识的发育与完善,导致学习成绩难以获得有效提高。
(3)教学方法不新颖
教学方法的使用与选择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生仍然处在一个爱玩的年级,而小学数学课程是相对比较晦涩难懂的一门学科,教师如果一味使用传统说教的方式去开展课堂活动,是很难使得小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知识的,这样下来,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积极开发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与教师密切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方式的具体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其学习需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引路人,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打破落后教学理念对自身的影响,意识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自身课堂教学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可以在教师的不断引领下,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选择符合与自身思维意识相符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首先与学生建立紧密的互动桥梁,在充分了解其学习需求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的同时,通过对数学教材的深入分析,选择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协调,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并在与组内成员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中,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开展《有趣的图像》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在正确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和正方形的同时,可以通过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应用,通过对图形的折叠、拼图和七巧板的运用,能够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在三个“动手做”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小组成员的配合中,不仅可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不同图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也能够在充分发挥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保证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飞速提升。
(3)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在学习中产生的陌生感与疏离感,从而实现创新意识的有效激发。在小学数学当中,很多概念和问题过于抽象,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结合故事、游戏和画面等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以直观化的形象理解数学知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思考、记忆和理解中往往依靠形象思维,而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则能够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拓展与延伸,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与途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体验,改变学生的思考思维方式。比如在圆锥的体积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相关实物带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能够动手量出相关数值,并在反复观察当中理解公式的由来,从而增强其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一节新课时,应设置悬念,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的年龄阶段,对周围的实物都充满新鲜感,对书本的内容都充满求知欲,并且在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稀奇的问题。对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同时对于小学生提出的新奇问题或者新奇的想法,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赞赏,积极的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4)引入多媒体技术,活跃教学氛围
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各个行业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受到不同行业工作者喜爱的同时,以其形式的丰富性、内容的延展性以及时空界限的突破性,在教育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为了保证教学氛围能够快速激發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学生在观看内容丰富的课件参与学习活动时,不仅快速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知识层面进行拓展。
总结:
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只有老师有创造力,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激发。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创新情境,让学生学会创新,创新评价,让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馬晚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52.
[2]潘雪晴.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34-135.
[3]刘爽.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才智,2019(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