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立德树人,数学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更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所下达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方法开展有目的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以此更进一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主要学科之一,德育元素在数学教育中的渗透,会为学生带来明显的变化。要想加强德育在授课中对学生的教诲,数学教师要采用蕴含德育意义的趣味性教学,来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塑造,严谨、独立、礼貌等都是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良好美德。本文以这三项美德为例,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渗透必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认知教育的基础之上,健全自己的人格。数学的逻辑思维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及时解决学习过程存在的难题,实现情感和认知的有机融合。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渗透情感教育的同时,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进行德育教学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必要措施。在当今的用人市场上,除了要求人才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德行。其中,德行甚至超越专业技能,成为市场选拔人才的第一品质。在这样的用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德育,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情感教育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教师的自我修养,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情感教育,详细如下:
3.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成绩也是参差不齐的。每个学生在性格、认知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广大教师在数学课堂渗透情感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具备数学学习的信心。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做有深度的题目。在学生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该部分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除此之外,针对数学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不能单凭成绩的好坏决定他们,而是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看到该部分学生的进步,实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点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给予该部分学生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在课下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除此之外,还需要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做好实时的课堂反馈,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以及不同阶段学生的听课态度进行分析,避免学习对数学课堂和教师产生反感情绪。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每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3.2 树立良好榜样,在榜样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价值取向等都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按照《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时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榜样中悄无声息地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每天衣着干净整洁、端庄得体、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备课一丝不苟、讲述有条有理、板书整齐有序,树立敬业、认真的工作作风;“请”“谢谢”“不客气”等文明用语常挂嘴边,树立礼貌待人的良好形象;“爱心、用心、耐心”三心齐下,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树立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追求个人成长,坚持进修学习,树立积极进取的求知精神……这些都能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榜样中渗透德育教育。
3.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美德
(一)自主解题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生练习数学题时,要养成自主解题的良好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独立的个性品质。很多小学生贪易怕难,做题稍微没有思路,便依赖题后答案的讲解,或者向其他品学兼优的同学寻求帮助。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类似问题及时斧正,以防止小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二)实践课上独立动手能力的训练很多小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独立动手的能力较差。数学实践课是加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线段、角的实践课中,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五颜六色的纸张与纽扣,让学生将纸张裁成纸条,将纽扣作为顶点,把直线、射线、线段、垂直、平行、直角、锐角等多种图形的基础知识在一张白纸上展现出来。小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对数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亲历了实践操作,体会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独立的美德。
3.4 加强教学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从理论走向实践,才是德育迈出的一大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只限于课堂,还要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德育效果。基于这样的考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定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指出德育方向,使学生在观察、合作交流、社会调查等教学实践活动中由浅入深地受到思想道德品行教育。如讲统计与可能性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社区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使其了解垃圾袋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学到了统计方面的知识,也受到了环境保护教育,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必要措施,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手段,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必要措施。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德育和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活动等整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思想道德与意志品格方面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
[1] 刘彦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2):34-35.
[2] 黄秋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45-146.
[3] 陈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05):68-69.
[4] 魏田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智库时代,2017(14):95+97.
[5] 齐金星.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