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
重庆高新区大学城人民小学 401331
摘要:“核心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问题,是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最值得学生思考并为之探索的问题。“核心问题”下的质疑与互动是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自主理解中的冲突与相互补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意识和补充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问题;自主探究;质疑;互动
一、提高学生质疑与互动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质疑与互动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意识,质疑能力是学生探究的先决条件。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往往是创新的起点,是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起源。经笔者实施,发现在质疑状态下学生的求知欲望强,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与互动能力,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作用。
二、促进学生质疑与互动的策略
(一)鼓励为辅,克服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消除学生质疑和补充的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他们会表现出担心,一是担心在课堂中由于自己的不恰当提问影响课堂教学秩序而被老师批评,二是担心自己提出不恰当问题被同学嘲笑,三是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其他同学看低自己。因此,教师的鼓励和临时的机制非常重要,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由于紧张说不出来的,可以先鼓励,等一等,给孩子一点时间,不行还可以课后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可以先让其在组内交流,由分享汇报的同学代劳,再慢慢使其进步;对于语言表达差的学生,可以把问题写下来再提问等。在克服了心里障碍之后,在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机制下,甚至有的学生会喜欢上提问和补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 深思熟虑,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活动
“核心问题”是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中心问题。课堂紧紧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通过“核心问题”设计的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核心问题”的理解。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也应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中,核心问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小组活动就是验证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猜想进行验证。此时,小组活动的任务和要求也应体现本堂课的“核心问题”所在,更要让学生有质疑和补充欲望和空间。
(三)引导为主,让学生的思维达到高潮
在学生分享了自己或小组的想法后,听者多少都有所领悟,这样的领悟可以是学生听懂了所讲解的方法,可以是没听懂产生的疑问,也可以是听后觉得不够好有所补充,因此,教师要学会去抓学生发言的关键点,即学生的发言与“核心问题”的关联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达到思维的高潮,又能解决重难点。在小组合作或者自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也很重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容易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喜欢分享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思维达到高潮。
(四)方法引导,培养问题意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是根本,会问是桥梁,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这样模式化的程序去引导是有必要的,并且经笔者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设疑“是什么”,如在《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中,学生自己根据分的结果写出算式7÷2=3(盘)……1(个),我们引导学生质疑“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当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或知识提出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可以顺势引导相关的概念;“为什么?”是学生常用的一种提问方式,经常在同学与自己的想法不同时采用,如7÷2=(盘)……1(个),某学生自己的算式是7÷2=3(盘)剩1(个),他提到“为什么要打6个点呢?”,还有的同学问“为什么两个单位不一样呢?”这些问题都能够很好地帮助老师自然过渡,并强调了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三、实施策略中的几点建议
(一)给予空间
培养学生质疑互动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可以是个人分享,也可以是小组展示。在新课教学中,建议以小组展示为主,练习课以个人分享为主,也可以两种方式相结合,具体情况由教师自己把握。
(二)引导学生礼貌互动
小学生的话语是单纯、直接的,而这样会涉及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问题,如果引导不好,甚至以后孩子都不想再发言,因此,引导学生礼貌质疑很有必要。
1.优点优先
可以引导学生在质疑时,先谈谈自己欣赏的地方,如“我很欣赏你讲解的仪态”、“你的思路很清晰”、“你的语言非常简洁”、“你的板书非常工整”等,这样对展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能让听者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别人的优点。
2.语言优化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上是比较缺乏的,但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有着重大作用。表达时可以这样说,“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想补充”、“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因为……”、“首先……然后……”等,作为接受质疑的学生可以这样回应,“谢谢你的建议”、“我接受你的补充”、“我不同意你的补充”等,必要时候教师可以介入学生的讨论,避免话题扩大,浪费时间。
(三)围绕核心问题互动
围绕核心问题质疑的前提是确立核心问题,让小组活动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这样学生根据活动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关键点进行引导。当学生的话题逐渐扩散的时候,教师应介入引导,使话题回到核心问题。
学生的质疑能力、综合素质各有不同,教师应努力呵护,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一定会培养出越来越优秀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玲娇,精彩课堂来自教师的有效理答[J]. 小学教学参考 2009年04期.
[2] 孙君朝,教师应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媒介[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8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