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社
滨州市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 25170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数学学科的关注已经从学科本身的实际作用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在每一个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学科除了其本身具有的实际意义外,还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和空间等内容的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和成熟使得数学相关的内容、语言、符号和思想等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文化,这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构成了深远的影响。对小学生而言,其处于接触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进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爱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所以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的教学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开始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数学文化的应用,有利于对数学知识更深入地了解,促进新型数学文化课堂的构建,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作用。本文将从数学文化视角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数学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数学文化由来已久,随着数学学科的深入发展,诸多文化名人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的同时,让普通大众享受到了知识推广的成果,使得数学知识不再属于“少部分人”的专属。至此,数学文化也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得以进入到中小学课堂,学生逐渐受到了数学文化的感染,进而积极投身于该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数学文化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期让学生发现数理中规律,并且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凸显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拉近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小学生学会计算还需要在课堂中不断彰显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让小学生可以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传统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在讲述完知识点时都会让小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或者并对数学公式以及数学概念进行死记硬背,这就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要转换教学思维,将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多与学科的文化属性进行联系,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慢慢感受到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点中的一种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各种数学知识点来凸显出文化的具体属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日后更好的学习。而且教师想要教育好学生,需要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特点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看看小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课上教师与小学生就是师生关系,在课下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就是朋友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下多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小学生只有信任教师才能对教师敞开心扉,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
二、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要将数学文化融入在课堂中。說起来数学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一时间会让教师无法下手,因此教师可以将文化细化,设立若干个指标,如数学思维、数学实践以及数学方法等,将这几个指标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实现文化的渗透。具体的表现为,教师在讲解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注重方法传授,让学生掌握解决类似题目的方法;讲解实际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普及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的普及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例如在《可能性》一课。本课内容属于明显的实际应用性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在本课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将课本中关于可能性的教学内容讲解一遍,然后准备一个盒子里,放置5个红球,3个白球,让学生从中随机抓取一个,求抓到哪一种球的概率较大。
结合课本教学内容来看,明显红球概论要大于白球,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明白概率相同的基础是基础事件相同,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的判断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三、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形象的问题会更敏感一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时,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相关的内容举例,会使抽象问题简单化,更容易被理解。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教师要是单一的列出一组组算式,学生们慢慢的就失去了做题的兴趣,如25+8=?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这样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兔子吗?”这时学生们肯定会说喜欢,我们就可以继续问“刘奶奶家呀养了25只兔子,后来兔妈妈生了8只小兔子,兔子太多啦,刘奶奶忙不过来了,于是卖掉了12只,你们说刘奶奶家现在有多少只兔子呀?这种利用生活情境的提问,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个认真的算起来,马上说出了结果,教师再及时给与表扬,学生们体会到了学生的快乐,会对数学课更加喜欢。再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商场里琳琅满目的打折,让学生算出哪种折扣更优惠。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生活化逐渐被教师应用的教学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方向,知道了东西南北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等等;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东西使用了这些图形,并想一想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们学习了“克与千克”,就可以让他们找一找家里那些物品标识着克或千克,拎一拎,比较一下,再进行一下换算。这样就加深了对克与千克的认识,理清了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生活中处处能发现数学问题,关键是要有一颗敏锐的眼睛,这就需要教师细心引导和培养。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植入数学文化
因为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学并不是很难,但是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还有他们的好奇心都比较重,那么老师就应该合理的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的结合,这种新颖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比如可以才去微课的形式,微课就是为学生插入一小段视频来辅助学生学习,比如在讲到某一个数学知识点之前,可以先引入一个视频,为学生讲解某知识点的源头和历史,这样从本质上了解数学文化从而把握数学的精髓,然后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这样一种由文化到理论,而不是纯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气质,对学生之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数学文化较为特殊,其蕴含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并且在促进数学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数学的思想和魅力,进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成为了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8(12):91.
[2]张荣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31-32
[3]刘晓婷.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新教师,2019(0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