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王勇
[导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
        王勇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瓦店小学   657700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解决问题的步骤主要是“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就能运用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简谈之。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学习兴趣  策略
        一、创设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无意有意,这种注意受到兴趣外界刺激的影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大量应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感性认识加工成抽象思维,降低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难度,使学生不再感觉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手用耳、动眼、动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综合能力,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适当运用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游戏的情境中,发挥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勇说:“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让问题由点构成线;引导学生一题多变。让问题由线构成面;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让问题由面构成体。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而提出问题最终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敦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教人教版数学第一册(分类)这部分内容后,我出示了课本练习六中第六题的图形,先让学生同桌合作交流找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有的按立方体图形和平面的标准分为两类;有的按图形的颜色也可分为橙色和绿色两类:还有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分;每一类中再按不同颜色分,利用多种分类的标准进行细化,这就是小组交流合作的结果,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清。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探索解决同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人教版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后,学生懂得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堂中我模拟了个商店,请一名同学充当售货员,其它同学充当顾客,模拟购物、例如:一把小刀2角钱,同学们怎样用人民币去购买,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然后指名上台购物,并且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付钱的。生1:我用2枚1角的硬币去购买:生2:我用2张1角的纸币去购买;生3:我用1张2角的纸币去购买;生4:我用5角钱去购买,售货员应找回3角钱……学生的回答我一一给予肯定。然后告诉学生以后购物的分法很多,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钱数进行付钱,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氯围,学生轻松愉快活泼地巩固人民币这部分的知识,并学会了应用人民币购物,从面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评价,完善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结果的及时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可以加深对间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生的学习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如果那么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将怎么办?你认为哪个答案更好?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生态度,人教版教材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例如:人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提供摆一摆算一算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12-9的方法之后,教材出示“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么计算?“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去评价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反思选择自已喜欢的计算方法。
        五、问题呈现方式不能单一,应多元化
        应用题仅以文字形式呈现,形式单一不大吸引学生,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引不起兴趣。面解决问题具有开放性。主要有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信息内容以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实,信息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让学生主动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因此问题的呈现应多元化。可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直观、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数学,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获得更可能多的独立解题经验。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不断探索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主动运用有关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明.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解题能力培育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35)
        [2]张彩红.浅谈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原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