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王伟明
[导读]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加以尊重
        王伟明
        宁夏吴忠市利通一小 宁夏 吴忠 751100
        摘要: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加以尊重,对学生的特征和特点加以关注,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也可以将分层教育引入进来。让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实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
        关键词:差异;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前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分层教育更加倡导主体参与。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和学生之间构建平等、和谐的地位,这样才可以做到学生主体、教师指导,使得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合作能力都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以秉持人本主义、构建主义、创新主义等原则,使得分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一、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原则
(一)人本主义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引导下,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原则[1]。特别是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所以,在分层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抓住分层教育的特点,使得人本主义得到体现,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积极参与,让理想的课程成效得到不断的展现。
(二)构建主义
        构建主义原则是立足于认知发展的一种理论。在分层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和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形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和差异,更加倡导教育者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当前的知识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教育内容的展开。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主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更加完整和完善。
(三)创新主义
        创新主义在教育教学中既是指教师教学的创新,也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秉持创新主义原则。在分层教育模式下为学生预留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得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更好地创新和创造等。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使得分层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得到不断的展现。
二、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对策
(一)掌握学生情况,实现精准分层
        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学生现阶段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为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让层次相同的学生为一个层次,更加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让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

所以在分层教学实际开展中,教师首先就应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保障分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得精准分层得到实现。例如,根据学生当前的现状,主要可以将学生从低到高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是班级当中的后进生和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薄弱、能力较低,在学习上缺乏耐心和意志力。B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认真,也可以完成教师的任务。但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比较吃力,努力和收获无法呈正比。C层次的学生在班级中不仅可以保障新知识的获取,也可以进行拓展和举一反三,是以往在传统模式下常常“吃不饱”的一类学生。通过精确分层可以为后续教育引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使得分层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得到不断的展现。
(二)优化问答环节,引导全员参与
        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问答环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是贯穿在教学始终的[2]。所以,在分层模式下,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也应该对学生全体进行考虑,使得问题环节在开展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和主动的参与。例如,在讲解《百分数》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包含百分数的场景。如羽绒服的鹅毛占比率、班级数学成绩的合格率等。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设问:“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情景呢?”“你能尝试说出这些数字代表的含义吗?”“你可以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总结吗?”三个问题对应ABC三个层次,让学生都可以举手回答,让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做到面向学生全体。
(三)分层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在数学教学的开展中,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也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分层,让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使得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有所收获。例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主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查缺补漏。对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得法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对于C层次的学生主要可以给予点拨和提示,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避免在以往教学中出现“吃不上”、“吃不饱”的情况,使得学生得到更多。
(四)注重教学反馈,实行教学相长
在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对教育反馈加以重视。应该根据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层次标准进行设定等,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激励[3]。例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对于B层次的学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可以为学生设定更高的要求。使得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让教育的开展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结论: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两级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基于学生差异将分层教学引入进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让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的发展变得更加全面和综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掌握学生情况、优化问答环节、分层教育方法、注重教学反馈等,使得理想的课程成效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莹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才智,2020(16):38.
[2]彭爱萍.试论分层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45.
[3]秦小霞.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培优补差”工作[J].学周刊,2020(13):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