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康居西城小学校 重庆市 401332
摘要: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据此制定科学可行的转化策略是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使学困生重新燃起学习热情、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并促使小学生实现异步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学习问题,及时完善学困生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引言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不断、反复地教育,教师一定要有“马拉松式”的坚持,要有长期针对性的计划,耐心地与学生交谈,使学生在长期坚持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克服学习障碍,逐渐向优等生靠拢。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教法出错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是知识教学,不管学生是否可以及时内化所学知识,都会一股脑儿地对学生传递、解释数学知识,以统一的进度与节奏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然而,数学学困生的认知能力低下,存在思维滞后问题,难以适应“一刀切”模式下的数学课堂,积累了许多知识疑问。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远。在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却无暇辅导学困生,反而一直追赶教学进度,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导致数学学困生心生胆怯,最终知难而退,无法实现有效学习。
1.2学法不当
除了丰富的教师讲解之外,小学生所选择的错误学习方法也是导致他们落后于他人的重要因素。通过观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比较依赖课堂听讲,而且一直忙于记笔记,很少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而且经常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很大,这种机械的、无意义的学习行为势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权,最终沦为学困生。
1.3学习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大多数学困生都难以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一方面,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展开大量的理性思考与逻辑推理,但是小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无法适应数学学科的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受挫感很强,尤其是当小学数学教师以考试成绩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时,会让小学生产生自卑、失落的感觉。再者,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本身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小学生失去了兴趣支持,那么他们的学习行为便会变得消极、被动,渐渐开始敷衍了事,也因此产生诸多学习问题。
凡此种种,都是产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重要原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面对每一个学困生,坚持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转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行为,使其学有所得。下面,本文将从根据学困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及时组织趣味性数学活动、全面落实赏识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
1.4学生基础较薄弱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思维自然也是各不相同的。很多小学生由于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打好基础,因而导致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出现基础薄弱的问题,基础不牢固,就没有办法跟上班级整体的进度,就会出现知识点模糊,甚至无法理解的状况。
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根据学困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本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所设计的课时任务,反映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能取得的学习进步。那么,面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这一群体,教师就应该适当性地降低教学目标的难度,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困生树立奋斗目标,引导学困生积极攻克难关,以便让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从而切实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困生实现自主学习。
如:在“小树有多少棵”一课教学中,我就认真分析了本班学困生的计算水平,发现他们可以完成简单的笔算任务,但是难以展开心算、口算练习。因此,我就确定了“掌握整十、整百、整千等乘以一位数的笔算规律”这一教学目标。然后,我展示了几组算式,如“2×5”“20×5”“200×5”等,希望学困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乘法学习经验展开数学计算。通过笔算,学困生可发现,整十、整百、整千乘以一位数可以先用被乘数的首位数字去乘以一位数,然后数一数被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乘积写上相应数量的0即可。由此,学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及时优化数感与运算经验。
2.2及时组织趣味性数学活动
兴趣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行为表现与学习感官,而培养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步骤。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及时设计并组织一些趣味性数学活动,如游戏、故事、实践活动等,以便帮助学困生集中注意力,自主展开数学学习与知识应用。由此,则可直接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如:在“小小鞋店”一课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个情境模拟游戏,鼓励学困生以“售货员”的身份去整理“鞋店”的鞋子种类、尺码等。虽然本班学困生的统计能力不强,而且不够细心,但是他们却很喜欢角色扮演游戏,所以积极学习了统计知识,主动在表演游戏中迁移了所学知识。虽然学困生在制作统计图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但是他们主动向我阐述了疑问与不足,由我针对应用问题进行了解惑,很好地实现了学习进步。这个案例说明只要我们所设计的数学活动可以吸引学困生,而且也能细致讲解数学知识,那么学困生也能取得学习进步。
2.3运用赏识教育,帮学困生建立学习的自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学困生的成绩并不理想。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自卑感,觉得教师会偏看自己。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总是保持沉默,且很少参与互动。这时,教师就应转变以往的教育思想,公平开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困生,做到不打击、不歧视,真正给予其平等的学习地位,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仔细观察学困生的长处,帮助学困生发现自身的优势,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困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但他们不善于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摆脱学困生内心对教师的“恐惧感”,进而主动思考和分析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找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找出以下规律:65,,55,50,40,,,。在学生小组内,有学困生会说每一个间隔5,前后数字加减5即可。然而,由于缺乏自信,他们只是在小组内小声嘀咕。此时,教师要立刻予以表扬,说一句“没错,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你一定会变得更厉害的”。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的自信。
结束语
学困生并不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是指智力不足的学生,而是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态度散漫,且自制力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喜欢追求自由,没有约束。因此,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存在问题的。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当前所谓的“学困生”。然而,这些学生只要得到良好的引导,其能力是非常出色的。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结合一定的方式方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立英.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21):63.
[2]杨美玲.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研究[J].科技风,2019(27):184.
[3]黄彦文.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18):56.
[4]熊小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