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6月11期上   作者:何芳芳
[导读] 混凝土作为当前重要的土工工程材料,主要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与外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经过充分均匀的搅拌,密实成型后,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6127271990071XXXX5陕西省榆林市   何芳芳  719000

摘 要 :混凝土作为当前重要的土工工程材料,主要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与外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经过充分均匀的搅拌,密实成型后,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原料比较丰富,成本较低,在工民建项目当中应用较多。在工程项目施工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本文深入分析如何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效保证混凝土质量。
关键词 :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
        1.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特别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使得其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在各类土木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多,在造船行业、机械行业与海洋开发当中,均有涉及。在各类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之中,通过不断提高混凝土质量,不仅能够延长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而且减少其他施工材料的损耗。由于各类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混凝土材料使用量不断增多,对于施工企业来讲,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妥善保证混凝土质量,不断减少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损耗。
        2.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分析
        2.1和易性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合物的核心性能,能够有效的反映出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稠度与可塑性等一系列性能。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指标、方法非常多,我国重点采用截锥坍落度筒测定法,有效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
        2.2强度
        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核心力学性能,可以综合反映出混凝土抵抗弯、拉、剪等应力的能力,混凝土的水灰比与水泥品种,包括集料用量等,均会对混凝土的施工强度产生一定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其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左右。
        2.3变形
        在外界荷载与湿度作用之下,混凝土会出现变形现象,通常分为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收缩变形与温度变形等等。在短期荷载作用之下,混凝土所出现的弹性变形,一般利用弹性模量来表示。在长期荷载作用之下,如果混凝土应力不变,应变不断增加,则会出现徐变现象,若应力不发生任何变化,应变逐渐减少,则会出现松弛现象。如果水泥出现水化现象,或者水泥石出现碳化现象,混凝土结构容易发生收缩变形。
        3.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1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
        3.1.1 水泥材料
        进入到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的水泥材料,需要具备质量证明书,相关管理人员还要认真检查水泥材料的品种与强度等级,包括其包装与出厂日期,如果发现水泥材料质量不达标,亦或是其出厂时间已经超过 3 个月,则需要开展抽样复查,重点检验其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包括水泥的安定性等等,综合分析最终的试验结果,确定是否使用。第一,如果水泥的标号相同,尽可能选取富裕系数比较大的水泥,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施工强度。第二,若混凝土的强度相同,则可以选择需水量较小的水泥,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在 21.0%到 27.0%之间。第三,科学使用不同标号的水泥材料,若配置 C40 以下流态混凝土,可以采用 32.5MPa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若配置 C40 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则需要使用42.5PMa的硅酸盐水泥亦或是普通硅酸盐水泥。
        3.1.2 骨料
        混凝土材料中的骨料主要包括砂、石,不能够含有大量的有机杂质与盐类。针对即将进入到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骨料,管理人员要按照骨料的原产地、品种与规格,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检测,检测的核心指标是颗粒级配、密度与表观密度等等,如果有需要的话,要检验骨料碱活性与石料针片状含量等指标。禁止采用风化砂与特细砂作为骨料。



        3.1.3 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质量,要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与《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包括混凝土当中各项原材料的性能,科学选择外加剂品种.相关人员要结合所配制的混凝土类型,科学选择外加剂品种,由于工程类型不同,所选择外加剂品种也不同,可以进行混凝土试配,经过经济性评估之后,方可确定外加剂品种。
        3.2 合理配置混凝土
        3.2.1 做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换算工作
        试验室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对骨料要求较高,通常为饱和面干状态,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各级骨料当中通常会含有一定量的较大粒径的颗粒,其含水量也不满足相关要求。所以,相关检验人员要结合骨料的实际粒径,准确计算出砂石的含水率,可以将混凝土的试验室配合比有效的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3.2.2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有效调整
        一般来讲,试验室当中已经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可能适合工程施工条件,亦或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各项设备与运输方法出现较大变化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也会发生改变。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相关人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含水率,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妥善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
        3.3 施工环节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3.3.1 混凝土浇筑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工程结构用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之前,要具备试验室所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如果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各类原材料发生变化,施工单位需要重新申请试配。在配合比通知单中,主要包括配套的砂石、水泥与外加剂等试验单。
        第二,混凝土坍落度要认真按照试验报告单当中的坍落度标准进行控制,禁止任意增加用水。
        第三,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对施工面进行二次检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保证模板与钢筋位置符合相关规定,模板的支撑要牢固,拼缝密实。
        3.3.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认真执行开盘鉴定制度,施工单位要结合原材料的具体情况,做好一系列调整工作。
        第二,做好旁站监管工作,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重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针对已经拌和完毕的混凝土,禁止在其内部加水,如果发现混凝土质量不达标,要禁止使用。
        第三,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在混凝土振捣环节,施工人员要重点检查混凝土是否出现振捣现象,如果出现过度振捣现象,要及时改正,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较多的蜂窝与孔洞,有效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环节的混凝土质量。
        第四,泵送混凝土要保持连续施工,如果需要间歇,则可以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全部浇筑结束。因为混凝土初凝时间是 45min,故允许中断的时间不宜超过 45min。
        第五,重点检测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来讲,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2.0m,竖向结构的倾落高度不宜超过3.0m。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全方位介绍了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例如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有效调整、混凝土浇筑前的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等等,能够保证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减少混凝土原材料的浪费。对于相关人员来讲,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还要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大裂缝,要认真按照国家相关养护规范进行养护,在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推动我国工民建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伟.装配式透水混凝土基层上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8):108+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