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鸽
经开第十六小学 陕西 西安 710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既能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又能初步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把眼光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还应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教育体制中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因此老师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视。学习是人的一种行为体现,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动作受人的思维控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老师要逐渐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视,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同学生展现出的数学学习能力肯定有所差别。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迅速掌握教师传授的各个知识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各个知识点。但是另外一些学生却恰好相反,难以迅速掌握各个知识点,即便掌握了知识点,也难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上文中所说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在学生养成数学思维能力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各个知识点形成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各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开发的数学技能相互融合起来,也可以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各种数学思维模式,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大幅度提升。甚至,他们还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提出崭新的观点。伴随着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为他们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
2.1把握学生知识水平,提升教学针对性
有的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前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安排课程的进展,而且在讲授新知识时“一视同仁”,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会导致部分底子好的学生认为老师教的太简单,从而放松自己不认真听课;而数学基础差的同学又认为教的太难,思维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从而放弃听讲选择自主学习,这样会导致这部分学生越学越费力,最终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因此老师在教授知识前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位同学的数学基础,从而重新备课有针对性的制定新的教学安排,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能够理解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在课堂讲解解题方法时尽量向学生演示多种解题方法解答一类题型,从而鼓励学生思维要开拓,勇于尝试新的解题方法。
2.2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积极参与,而教学的成功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课堂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双位数减去双位数的教学中,导入案例:“小熊”和“小虎”要在家里准备很多食物招待来做客的小动物,所以去家附近的超市购买食物。
他们看到超市里面有48个有黄又大的鸭梨,买了25个,请问超市还剩下多少个鸭梨?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指出数学教学应从现实出发,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是他们学习成功的关键时,他们才会努力学习,才会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生会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我们在进行“四则运算”这节内容的教授时,单纯告知学生四则运算的法则,如含有乘法、除法和加减法的四则运算优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优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0不能作为除数参与运算等,学生在进行四则运算时,缺乏有效的数学思维支撑,面对一些复杂的题目时就难以应对。在进行此知识点教授时,借助学生的生活实践会提升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并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四名同学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其中三名同学分别借了两本与语文有关的书籍,两名同学分别借了三本与英语有关的书籍,四名同学分别借了四本与数学有关的书籍,请计算四名学生总共借了多少本书。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并且需要学生应用四则运算进行解决,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会更好地体会四则运算中乘除法、加减法之间的结合运算,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相关性,从而对此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提炼其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联系,在讲授数学知识时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将知识点进行具体化和逻辑化,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4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教师不要着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鼓励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策略,结合以往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充分应用因材施教战略,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要充分认知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这包括知识学习方面的差异和理解记忆方面的差异,要尊重学生群体的客观特点开展教学,充分运用科学的分组模式,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发散思维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解题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存在多种不同的方式,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其发散型思维,不要局限于某一个思维模式来开展学习。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通过联系生活来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朝中.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6.
[2]余增弦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17-118.
[3]刘艳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49.
[4]鲍丽萍 . 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