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丽娇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都结乡初级中学 532712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对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法制意识有重要影响,关乎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提高学生法治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基础法律知识教育,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提升学生的法律认知,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培养,使学生了解法律常识、懂得遵守法律法规。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法治意识;教学策略
引言: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应开展政治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在政治课堂上,学习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相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意义
中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生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但却缺少社会经验,也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做出偏激、违法的行为。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培养十分必要,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加强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和他人,以及集体的利益。我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状态,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培养能有效降低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给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懂得承担责任,能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让中学生明白国家和社会、个人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观念、思想,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使其逐渐获得积极正确的思想意识,为国家和集体的发展做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与此对应的是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的不足,如果缺乏法律和制度的约束,社会将陷入混乱。因此,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国民的法治意识,让社会能保持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状态中。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世界有了基本的认知,慢慢萌生自己的意识体系,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其基本教学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国家法治建设的要求。
二、中学政治教学中有效开展维权知识教学的策略
在政治教学中,在学习权利和义务时,就应具体分析当下中学生有什么权利,如中学生隐私权就应该特别受到重视,但是就目前很多学校在学生考试成绩的公布问题上其实还是存在弊端的,侵犯学生隐私的。教师一味地认为公布分数是激发更多孩子好好学习,但在当中更多孩子在心灵上受到伤害,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反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学生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隐私受到侵犯,也不会去阻止,觉得一直都是考试了就要排名、公布分数,这是正常的现象,不懂得保护自己隐私。
在政治教学中,不要滞留在课本知识,更应该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拓展训练,通过案例重现、情景分析、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学习维权知识。在案例重现时带领学生读懂、读透案例,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不仅要感同身受,更应该让他们身临其境,以案例中主角为出发点去发现和考虑问题。在进行情景分析时,要把握情景的来龙去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分析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过程,通过考虑分析各种结果及其影响,情景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时,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进去,分组讨论,补齐短板,让学生维权意识得以提高,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让学生多角度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定的模拟环境和主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还可以学习各种交流技能,通过模拟后的指导,可以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1)现如今,国家强调法治社会建设,对公民法律素养建设高度重视。而初中生是国家的栋梁,初中生的法律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法治建设水平。因此,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学科载体,向学生渗透法律内涵,全面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中生由于年龄尚小,所见所闻有限,要想培养其法治意识,应该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慢慢向其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是最基本的处事原则,也是法治意识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其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莫过于受教育权。目前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基础法律知识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明白哪些事情是违反法律规定,违反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事的警戒线。基础法律知识教育,为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
(2)通过社会案例分析提升学生法律认知。
在政治课堂上,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件,能够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近几年来,有关知识产权维护的法律案件比较常见,比如2014年轰动全国的“琼瑶起诉于正侵权案”。大家都应该看过于正的电视剧,但是对于侵犯知识产权一事可能不太理解。教师可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一案例:“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其他同学把你写的作文抄下来交上去,受到表扬,这就是窃取了你的知识成果,侵犯了你的知识产权。”经过教师的解释,学生都明白了这一权利的内涵,而且明确了在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应用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3)鼓励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维权
学习和实践是两回事。如果你只是学习法律知识而缺乏实践,学生很可能陷入僵局。作为一个公民,学生应该在政治课堂上运用他们的法律知识,为社会法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说,学校周边有很多非法经营的网吧,导致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正确做法。首先,国家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其次,沉溺网络,会影响学习,使学生误入歧途。不管是站在公民还是学生的角度上,都应该拨打有关单位的电话,反映这一情况,取缔非法经营网吧。实践出真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是培养其法治意识一个有效措施。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分辨是非,明确自己作为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社会角色,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同的思想体系,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训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最有效的法治课堂。进而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新红.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7(4).
[2]张书方.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J].中华少年,2017(32):69-70.
[3]王汝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育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刘金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