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夏广龙 李红
[导读]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开展,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夏广龙  李红
        临沂古城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开展,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小学是学生迈入学校生活的第一个舞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前社会有很多由于心理变态所诱发的犯罪行为,让我们不断重视心理健康的建设。在当前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背景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重中之重。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可以对小学生的成长做到有力的保护,同时可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
        一、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刚步入学校生活的小学生,精神方面处在自制力较弱的状态,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的引领下,他们会失去自控能力,表现出对其他人的冷漠,扰乱正常教学状态下的课堂秩序。消极状态引导下的学生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要坚决摒弃的。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阶段发现目前班级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准确了解班级学生目前的精神状态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引导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1.2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认知,提高教师素质
        精神健康的培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认识自己。在明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后会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会想方设法的弥补自身不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发挥鼓励和引导作用,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建设。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级的整体氛围会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的自控力较强,自信心较足,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度较高。精神健康的培养工作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同时对于教师心理素养也有提升的作用,班级管理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心里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提高社会适应力
        在小学生活里,学生接触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与社会上的接触比较少。在现代家庭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因此没有同龄人进行交流。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有一些学生会形成比较孤僻的性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发现性格孤僻的学生时要积极的鼓励其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他们进行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日常的课堂活动中,鼓励其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养成帮助和关爱他人的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的融入集体,彰显自身的价值,而且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班级中这类学生较多,会使课堂气氛得以活跃,也有利于老师更好的进行班级建设。
        2.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需要积极的课堂氛围,需要统一设定学生的总体目标,在共同目标的带领下,学生会更有动力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不意味着要把学生打造成一个样子,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情况下开展班级活动。

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在他们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会体现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在教师发现了他们的特长后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增添了尊重和信任。这有利于班级整体形成和谐的氛围,学生也会全身心的自愿投入到课堂的活动中。
        2.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性格
        学生是学习的本职工作,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精神健康的培养工作。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发现心理问题时,要帮助学生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正确的三观。小学是学生迈入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在一开始就树立起积极乐观的性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关键的作用。
        2.4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倡导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这两项工作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精神健康培养开展的相关活动是实施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其健康的精神状态,这两项工作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开展小学班集体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小学生有标准的道德观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精神状态,同时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2.5及时关注学生状态,加强引导
        小学生活的学习期限较长,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有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会有潜伏期,会在后期发生一些较为异常的行为。因此,对于心理问题的关注工作要长期开展。针对有个别异常行为的学生,教师不得当面批评谴责。小学生的是非观和自控力都处在一个较弱的状态,要通过鼓励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过激的行为下,很多学生会形成偏执的心理,更甚者会出现非常负面的情绪或行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这些学生可以及时的解开心理问题,整体的精神状态也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6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小学的学习压力较小,因此小学的学校有很多的宣传方式和渠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要局限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在学校内的板报或者课程材料中可以有意识的添加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方面的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学生的精神健康进行培养,加大宣传的力度,有利于学生在无形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束语
        当前小学教育培养发展目标和教育改革的现状表明小学班级课堂管理和改革处在初级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理状况和精神发展状态,应当不断提高心理建设的重视程度,对培养心理健康措施及时进行调整,不断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策略。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可以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同时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育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段小军.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方式探究[J].教育革新,2020(06):7.
        [2]孙永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3):121-122.
        [3]荆荣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04):60.
        [4]侯振保.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