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教学环境中管理和育人的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陈国峰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看的非常重要
        陈国峰
        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农场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看的非常重要。特别是学校内的班级管理方面,很多教师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制定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在开展的过程中,旨在加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定的同时,并不能将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此这是各年级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针对小学教学环境中管理和育人的有效整合做出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并且根据实际案例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学;班级管理;德育培养;有效整合;方法措施
管理和育人的有效结合体现在:校园管理者或者管理机构将相应的德育知识和制度结合在管理规定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形成一种不断向上的学习劲头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道德行为规范。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教师要以“管理为主,育人为辅”的方式进行制度设计。但是在对制度进行实施的时候,则要以“育人为主,管理为辅”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感受到通过教育所得到的思想升华。因此,将教学环境中的管理和育人有效的整合,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在制度方面的遵守和德育方面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经验,有效整合管理与育人工作
班主任的任教时间较长,对学生和学校的了解也比较全面,特别是在教学的时候,班主任相比较其他教师有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课堂的魅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管理和育人的时候,还是要从日常的课堂教学下手,让学生感受其内涵。例如:在开展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教学时,教师要站在“管理育人”的视野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革命先烈、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通知遇害的事件。在初步讲解完课堂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学习,如让学生明白,李大钊同志被执行绞刑是因为他至死不渝的坚守一个共产党人的底线和原则,誓死与军阀抗争。依托这种民族气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将来,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气节和精神,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个人表现。以此,教师可以立出一条班规,如“学习成绩可以慢慢提升,但是学习精神不可消亡。”这样,学生便能够深刻的领会这条班规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在将来每次看到这条班规的时候,便会想起李大钊同志誓死坚守共产党人信念,最后英勇就义的壮举。以此为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总要有一点精神和气节,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将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当学生疲倦之后,教师可以用班规来激励学生,让学生重新回到学习的状态里。通过课堂教学的方法开展“管理育人”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课堂知识,了解内在精髓,还能让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从更深的角度看待班级管理规定。

而且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定的时候要切记,不可用生硬的语言去进行设计,如“不得……”“不可……”“不能……”等。而是要以具有精神气、引导方式的语言进行设计,让学生看到以后会不自觉地遵守,而不是产生抵触心理。
        二、根据班级情况,采用民主选举挑选班干部
班主任想要有效的管理班级,就离不开一个强大的班级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在校园内叫作“班委会”。班委会成员一般是由班干部组成的,因此,教师要挑选出适合班级管理的人选,负责班级管理。例如:在进行班干部选举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在选举之前要让学生通过推荐或者自荐的方式参加竞选。并且要告诉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有权利参加选举,也有权利参加投票。而且整个过程要公开透明,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在选举出合适的人选之后,教师要设立一个专门的人选,对班干部进行监督,并且加入到“班委会”的行列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没有成为班干部的学生看到,整个竞选是公平的,而且班干部也是受监督的。以此為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让学生知道,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社会,当前的教育同样也是民主教育,比较的是能力,而不是关系。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个人修为,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公平公正、光明正大。并且教师要告诉班干部,当管理人员并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为了将班级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队伍,实现学习成绩、德育素养、班级文化的综合提升。以管理人员代理教师的管理权力、以管理方式促进育人方面的提升,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三、深入引导学生,促进制度和习惯全面养成
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管理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没有人情味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将感情引导加入其中,让学生通过感情的驱动,促进制度和习惯的全面养成。例如:在制定维护班级纪律的班规时,教师可以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引导学生,如告诉学生,班级是大家的活动场所,所以在课堂上要保持安静,要认真听讲,在不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事情。以此为法,在培养学生课堂纪律自觉性养成的时候,能让学生认识到,在一个公共场所内,要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能为所欲为。而且公共场所的秩序和纪律是靠大家一起维护的,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撑起来的。随后,教师要学会让学生体谅教师,帮助教师管理班级,如教育学生“管理好他人先管理好自己”。以这样的方法为牵引,能让学生明白,自律是帮助教师实现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通过这样的方法,在班级管理方面可以有所成效,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总之,班主任想要将管理和育人有效的整合,就要以尊重学生的方式开展互动,并且要通过课堂教学作为基础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感受管理的必要和德育的提升。班主任要坚持不懈,将之形成长效机制,久而久之,便能见到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艳.解析创新后勤管理模式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环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226.
[2]王甲文.创新环境下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J].学周刊,2017(04):190-191.
[3]刘微显.创新后勤管理模式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环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